下载

博物馆里看北疆 | 跨越千年的青铜锺

时间:2024-11-18 15:03
来源:北疆新闻© 原创

        ■北疆新闻记者 杨净毓 林则志

  “这件汉代的青铜锺,出土于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土城子。锺小口微外侈,束颈,溜肩,鼓腹,圆圈足,平底。口、肩、腹部各装饰一周宽带纹,上腹两侧铸出对称兽面纹铺首衔环,颇有动感。”11月16日,在内蒙古博物院边关岁月展厅,讲解员向参观者介绍。

  土城子遗址,为盛乐古城遗址,是内蒙古黄河流域面积较大、保存较好、跨越历史年代最长的古城遗址。

微信图片_20241118102926.jpg

内蒙古博物院汉代青铜锺 记者 林则志摄影

  《说文解字·金部》载“锺,酒器也。”

  此类器物盛行于汉代,多用于盛酒浆或粮食,与壶同形异名,兼作容量单位使用。锺的出现与古代量制的发展演变密不可分,这或许就是它区别于“壶”的关键所在。

微信图片_20241118102937.jpg

内蒙古博物院汉代青铜锺 记者 林则志摄影

  来自陕西西安市的李女士望着眼前的青铜锺说:“在西安的一家博物馆有一件类似的文物,那件文物肩部刻有铭文,耳朵没有兽纹,这件文物耳朵上的兽纹富有立体感,都属于汉代时期文物,从这件文物能看得出,当时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交流密切,见证了中华文明连绵不断、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的发展脉络。”

微信图片_20241118102940.jpg

内蒙古博物院汉代青铜锺 记者 林则志摄影

  汉代的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体现了当时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青铜锺的造型和装饰可能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寓意和象征意义。

  内蒙古地区在汉代是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交流的重要地带。青铜锺的出现,既吸收了中原地区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元素,又具有北方民族的特色。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查看原文】 【编辑:江海】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