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2-17 14:37
来源:乌海日报
非遗传承——二十四节气竹编画DIY活动。
“老师,看我编的‘夏至’多好看。”小朋友高高举起手中的相框高兴地说道。2月14日,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街道滨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社区未成年人开展非遗传承——二十四节气竹编画DIY活动,让社区未成年人零距离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竹编手工艺体验,是一项充满趣味的活动,孩子们亲自动手、感受缓慢劳作的手工制作形式显得尤为珍贵。活动开始前,工作人员向孩子和家长们详细讲解了竹编工艺的历史、制作流程以及主要特点。
在对竹编工艺有了一定了解后,孩子们在志愿者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竹编画的制作。志愿者老师向孩子们演示了“压一挑一”“挑二压二”等简单的平面竹编技巧,孩子们跟着老师的指导一步一步编织,经过“压一挑一”的编织及逐排调整定型,形成一块方正的竹编板,之后将各种爱国主题图案的板卡用双面胶固定在编制好的竹编板上并装入相框,最终完成一幅幅精美的非遗竹编画。孩子们以传统竹编技艺呈现出不同图案的二十四节气主题画面,纷纷沉浸在非遗竹编文化的魅力中。
“社区活动提升了孩子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孩子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感觉特别好。”学生家长康晓敏说。
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切实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2024年,海勃湾区滨河街道滨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打造“青春社区·赏非遗 寻匠心 颂传承”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项目聚焦青少年群体,秉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的理念,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为青少年提供近距离了解和体验非遗的平台。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吹糖人、做糖葫芦、制团扇、做香囊、蒸花馍等非遗体验活动20余场次,受益青少年700余人次。
“为了让辖区孩子们的寒假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他们合理规划假期学习,度过一个充实、欢乐且意义非凡的假期,从去年开始,我们社区在寒暑假会为孩子们准备有学有玩的非遗托管班,课程包含扎染、漆扇、吹糖人、制作琉璃杯等,孩子们都特别喜欢,积极参加各项非遗体验。”滨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负责人王璇说。
“我们将积极推进‘青春社区·赏非遗 寻匠心 颂传承’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通过联合辖区非遗手艺人、学校非遗老师、在职党员和志愿者等,共同为辖区青少年儿童开展丰富有趣的非遗课堂,让孩子们学会欣赏美、创造美,在心中种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滨河社区党委书记吕瑶说。(段维娜)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