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2-24 10:56
来源:兴安日报
2月16日19时25分,伴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一列载着希望与梦想的列车缓缓驶出兴安盟乌兰浩特火车站,京蒙协作首批劳务输出的17名护工踏上新征程赴北京就业。“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北京的好工作,这次去北京不仅给我们免费赠送了行李箱,还报销了单程路费,真是太好了。”求职者王雪童说。
2月7日,在兴安盟2025年京蒙劳务协作家政行业专场招聘会上,478名家政从业人员入场求职,包括王雪童在内的17名外出务工人员签订就业协议,经过岗前培训后,他们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今年我们以定向招聘的方式进一步延伸公共就业服务触角,全方位靶向推送岗位信息,通过提供‘点对点、一站式’直达服务的方式,助推求职人员与用工企业实现双向精准奔赴。”兴安盟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安永鹏说。
劳务品牌既是一张“就业名片”,也是一种“质量认证”。打造叫得响的劳务品牌,深入推进劳务协作,是兴安盟稳定农牧区劳动力就业、增加务工收入的关键举措。自2025年初以来,兴安盟人社部门深入开展就业促进行动,紧盯劳动者就业和企业用工需求,充分发挥“兴安家政”劳务品牌带动就业作用,着力构建“需求摸排+技能培训+就业推荐+跟踪保障”的全链条劳务输出服务矩阵。并通过大数据赋能,“AI”数字云端服务的模式,把岗位信息和各项服务送到百姓身边,让外出务工人员“出家门进车门,下车门进厂门”。
从首都北京到岭上兴安,在京蒙双方共同搭建的就业路上,幸福正在生根发芽。“在外打工不仅收入高,还能开眼界、长见识,关键是还有交通补贴。”就职于北京布瑞丁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科右前旗阿力得尔苏木沙布台嘎查脱贫户青艳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兴安盟将劳务协作作为推动农牧民转移就业、增加农牧民收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促进农村牧区劳动力精准转移、稳定就业。
近年来,兴安盟用好用足北京优质就业资源,组织农牧部门、人社部门开展“十站巡回·送岗到家”等京蒙协作招聘活动10场次,引导11个京蒙共建产业园区、9家落地企业提供就近就业岗位1.26万个。依托7家京蒙协作就业帮扶基地开展特色种养殖、手工编织、经济林管护等“订单式”“定向式”培训班29期973余人,发放交通补贴、稳岗补贴852.76万元,惠及脱贫人口1.39万人。自2021年以来,通过京蒙协作渠道实现就业3.99万人,包括脱贫人口3.08万人。
产业是就业的保障,就业是产业的支撑。京企在兴安盟的落地,意味着产业发展多了一份活力,意味着群众有了更多更优质的就业岗位。
早春开工,在北京韩建河山管业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厂区内,机器轰鸣,来自突泉县各个村屯的农牧民正娴熟地在生产线上忙碌着,这背后是“有活干,有钱赚”的踏实,也是京蒙劳务协作结出的硕果。
“公司给咱们免费培训,每个月工资在6000元到7000元左右,而且离家近,我对这份工作非常满意。”北京韩建河山管业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成型车间工人孙永成的话语中透露出满满的幸福感。近年来,北京市房山区始终把推动产业合作作为京蒙协作的重点,引入北京韩建河山管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落地投产,壮大突泉本土产业,解决群众务工就业问题,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变“输血”为“造血”。
最是一年春好处。在这充满希望的春天里,京蒙劳务协作如同一股温暖的春风,吹拂着两地的发展之路。随着协作领域的不断拓展、协作模式的创新深化以及协作内容的日益丰富,京蒙两地将继续携手前行,在协作共赢的道路上播撒更多希望的种子,收获更多丰硕果实。(记者 武跟兄)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