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文化中国行 | 昭君自有千秋在

时间:2025-02-26 14:13
来源:北疆新闻© 原创

微信图片_20250226150627.jpg

甬道两旁形象各异的石像生  

  北疆新闻呼和浩特2月26日电(文/杨净毓 摄影/林则志)青冢顶端是昭君永眠之处。轻风吹过,那里的山峦永远是草色青青的。

微信图片_20250226150618.jpg

董必武题词诗碑

  2月24日,记者来到位于呼和浩特市南郊的昭君博物院,映入眼帘的是甬道首端的碑文,董必武题写的七绝《谒昭君墓》:“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寥寥数语,概括了西汉年间昭君出塞的故事。

  历史学家翦伯赞著名的六首《游昭君墓》中的一首:“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也道出了民族团结的真谛。

微信图片_20250226150613.jpg

汉代击鼓佣

  翦伯赞在《内蒙访古》一文中说:“在大青山脚下,只有一个古迹是永远不会废弃的,那就是被称为青冢的昭君墓。因为在内蒙古人民心中,王昭君已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

微信图片_20250226150553.jpg

汉代青铜剑

  王昭君墓是文献史料记载的王昭君的墓地,距今已有2000余年。

  据记载,汉元帝时,匈奴单于呼韩邪入朝请求和亲,宫女王昭君自愿出塞和亲。

微信图片_20250226150622.jpg

《汉书》记载“昭君出塞”

  王昭君出嫁后,在匈奴广泛传播中原文化,促进了文化交流与互鉴,这些在出土的丝织品、漆器和青铜器等文物上得到了充分印证。

  她还协助匈奴单于明法度、行善政,使阴山南北60余年“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出现了难得的和平景象。

微信图片_20250226150603.jpg

游客驻足欣赏文物

  初春的呼和浩特,未见“青冢拥黛”,却抵挡不住游客对王昭君的热爱,游客时而驻足欣赏出土的文物,时而以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相依相随的和亲铜像为背景拍照,时而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见解……

微信图片_20250226150607.jpg

青冢

  昭君博物院,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昭君墓遗址而兴建的遗址性博物院,总占地面积4550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15000平方米,由昭君墓以及一系列附属纪念建筑设施组成。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查看原文】 【编辑:江海】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