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加快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让百姓在家门口看好病

时间:2025-03-19 14:45
来源:乌兰察布日报

  “支气管炎是老毛病了,以前没少往市里的医院跑,如今在村卫生室就可以治疗,不仅省钱省时,效果还好。”近日,得益于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丰镇市南城区居民白林贵告别了过去奔波的辛劳,享受到了在家门口看病的便利。

  就诊现场,南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将白林贵的心电图检查数据通过“心电医生工作站”发送到丰镇市总医院,不一会儿,医院专家就为他出具了诊断结果并提供诊疗方案。据介绍,丰镇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系统已全面上线运行,并建立了医共体信息资源中心、心电诊断中心、医学影像中心、医学检验中心,同时开通了(MDT)多学科会诊系统,实现了远程医疗咨询与服务,极大提升了区域内医疗服务水平和效率。

  “您咳嗽多久了?有痰吗?”“我从系统上看过您的片子,肺部有炎症,要特别注意休息。”在丰镇市巨宝庄镇卫生院,来自丰镇市总医院中医科的主任医师赵斌勇一边为前来就诊的村民把脉,一边询问病情。赵斌勇介绍,他已经来这里坐诊2个多月了,每天可接诊20多名乡镇患者,期间还定期到巨宝庄镇辖区的多个村卫生室进行巡诊,为村民提供常见病诊疗服务。

  目前,丰镇市84所村卫生室使用的公共卫生系统已成功接入医共体信息系统,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医师可随时调取患者检查结果,避免患者复诊时进行重复检查,初步完成了丰镇市医共体信息共享,实现了县、乡、村数据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您要少食多餐,多吃杂粮类食物,少吃面食,每天适当锻炼。”来到丰镇市总医院的内分泌科病区,大同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薛文华正在为糖尿病患者诊疗,门外候诊区还有多位慕名而来的患者在等待。

  “自负责大同市中心医院和丰镇市总医院的对口支援工作以来,我每周二都会来丰镇坐诊,平均每天接待内分泌患者20人。”薛文华表示,这种“上下联动”的模式,不仅让她有机会服务更多患者,也让她感受到了基层医疗的迫切需求。

  “丰镇市总医院分别与山西省、北京市、自治区等多家三甲医院建立医联体协作关系,通过专家坐诊,不断提升医院诊疗技术水平。”丰镇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郭利军告诉记者,下一步,丰镇市将持续完善医共体运行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实现“大病不出市,小病不出乡”,让群众能够就近获得基本医疗服务。

  在丰镇市织密基层健康网的同时,化德县正以“专家驻点”‌点燃县域医疗提质引擎‌——北京市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专家卜志平团队扎根化德县人民医院开展系统性帮扶,并创新实施“查房带教+病例研讨”复合型带教,既提升了基层医院急难病症诊治水平,又通过实战化教学培育了本土医疗人才梯队。

  “医共体建设,让我得以跟随北京市、自治区等医院的医疗专家学习,不仅大幅提升了诊疗水平,而且还能参加线上培训,不断更新知识,受益匪浅。”化德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医生靳万金感慨地说。

  在专家团队的助力下,化德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建设成效初显。基层医疗机构的门诊量和住院量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稳步上升,分级诊疗制度得到有效落实,与2024年2月相比,就诊率同比提高21.8%,住院率同比上升11.5%。

  记者从市卫生健康委了解到,截至2024年底,乌兰察布市11个旗县市区已全面启动医共体建设工作,9个旗县市区建成达到国家考核评估标准的县域医共体。期间,各旗县市区共培训基层医务人员1320名,帮助基层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6项,有效促进了县乡两级医务人员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学习,加强了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县域医疗资源实现“提质扩容”。(记者 崔峻峰)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查看原文】 【编辑:吴迪】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