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01 11:21
来源:北疆新闻© 原创
◆评论员 王丰
清明时节,草木萌发,万物复苏。
千百年来,清明节寄托着人们对逝者的哀思。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祭扫方式,已与当下的生态文明理念渐生矛盾。如何在传承文化的同时,推动祭扫方式向绿色、低碳、文明的方向转变,让清明的意义与青山绿水相得益彰,成为我们亟待思考的问题。
每逢清明,各地陵园、山林间烟雾缭绕,纸灰飞扬。焚烧纸钱不仅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加剧空气污染,还可能引燃枯草枯枝,酿成森林火灾。据统计,我国每年因祭扫引发的火灾事故不在少数,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危及人民生命安全和生态平衡。
让清明更“清明”,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探索更符合时代要求的祭扫方式。
低碳祭扫,打造绿色清明,是安全之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以新型的祭祀方式表达对先人的思念,以居家追思、网络祭祀、鲜花祭祀等方式寄托哀思、缅怀亲人,既符合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又能够确保祭祀安全。
讲文明,遵规守序,乃防火之要。从自身做起、从清明做起,以文明祭扫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才是防火灾、保安全的治本之法。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