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3-13 07:22
来源:北疆新闻
□北疆新闻记者 李艳红
我看过荒草
于是我是冬天
我路过村庄
所以我只能成为飞鸟
三天,一天寄给母亲
做成布
……
听着同学们一起诵读她的诗时,晓角内心异常复杂。
“青春,活力”。是同学们留给晓角最深的印象。
晓角说,她身上正是缺少了像同学们一样的朝气与活力。
同学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
“品味,揣摩,互换角色……她是怎样能写出这样的语句?”不少同学对他们的同龄人晓角投去了羡慕和充满好奇的目光。
同学们的疑惑似乎被晓角看穿,她笑而不答。
晓角欣赏着同学们深情的诵读,还一边用手机记录,仿佛又把她拉回记忆深处,久久地,她湿了眼眶。
为晓角(左)献花
3月11日晚上,由内蒙古文学杂志社、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主办,呼和浩特市诗词学会、内蒙古新华书店协办的“苔花绽放——晓角诗集《三天过完十六岁》”分享会在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举办。该诗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收录了她创作的140余首诗歌作品。
晓角,诗人,本名李华,2003年8月出生于乌兰察布市丰镇市红砂坝乡张家湾村,因家庭原因未能上学,受外公等人帮助及自学识字。
《三天过完十六岁》这本带有自白、独语性质的诗集是晓角用诗歌对抗命运的磋磨,重塑精神世界的见证,是一部充满力量的作品。现场嘉宾们或从诗集艺术风格、写作特色切入,剖析晓角文字中折射的文学厚度与书写维度,或结合晓角成长经历、创作的现实处境,畅谈诗语激发的情感共鸣与思想启迪。该书的出版展示出晓角强韧的精神意志和生命承受力。
“她是一个具有灵气和才情的创作者,她用坚韧的灵魂书写生活,熨平现实苦难的褶皱。”内蒙古文学杂志社社长、《草原》杂志主编贾翠霞这样评价晓角。
她认为,晓角的创作已从“苦绝现实的宣泄”升华为对人性与命运的深刻思考,她在记录,也在用文字的力量引导读者关注时代洪流中被忽略掉的细枝末节。
晓角的文学启蒙始于外公送的一本《唐诗三百首》,之后通过一部二手手机进行大量阅读,接触到鲁迅、萧红、王小波、莫言、贾平凹、余华、洛夫、芒克、海子、余秀华等作家作品,从而激发了自己的写作热情。她的写作跟随天性和灵感,文字质朴却充满力量,深深吸引了读者。她的作品被认为是对“文学照亮生活”的真实写照,激励了很多人。
北疆新闻网(北疆新闻、北疆云客户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一类资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