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广大代表委员们肩负人民赋予的重任,履职尽责、共谋发展、建言献策,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全国产粮大县吉林省梨树县开创的“梨树模式”,就是采取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播种等措施对黑土地实施保护性耕作。全国人大代表、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凤香就是“梨树模式”的践行者和受益者。2023年全国两会上,她提出加大对农业大县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建议。经过一年的调研,2024年,她又会提出什么样的建议?
春耕在即,这段时间韩凤香在县里大大小小的农业合作社调研,想更好地了解大家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韩凤香介绍,现在很多合作社想换三百马力的新型农机,还能安装无人驾驶设备,大机械高效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多这样一台(套)新型农机具需要七八十万元,现在还不是换一台,农机具陆续都要更新,这对绝大多数合作社来说都是很难承担起的。
2023年全国两会上,就保障“梨树模式”有力推行,韩凤香提出“加大对农业大县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建议,其中,关于解决农田排水沟渠淤堵、减低洪涝灾害损失的建议得到农业农村部的回应。之后,当地相关部门整合资金,在全县范围内推进排水沟渠的修复和建设。
经过近一年的调研,韩凤香将大伙的诉求总结为两点,一是多打粮食,二是多卖钱。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破除现阶段农业发展的瓶颈,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路子,包括升级换代农机具、加大培训新型农机手、维修人员、成立大型农业合作社、持续推广科学种田等。可眼下,村里掌握新型农机驾驶技术和维修技术的驾驶员十分紧缺。
作为一名新农人,韩凤香带着合作社的158户社员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集约连片经营着15000亩土地,年产粮食2000万斤左右。2023年,她还尝试承建了4500亩的现代农业生产单元,采用升级的“梨树模式”,通过“粪肥堆沤”还田,每公顷可减少化肥使用量100斤左右。创新土地集约方式,实现整社整村推进土地规模化种植、全程机械化作业,降本增效,实现粮食规模化种植。韩凤香说,“梨树模式”让她走上了科学种田的路子,升级的“梨树模式”让她尝到了现代农业的甜头,如何将这些经验做法在农村推广开,她将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提出相关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韩凤香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想种好地,多打粮食、多增加收入必须走农业现代化这条路。2024年全国两会她提出三方面的建议,一是关于加大购买新型农机具方面的补贴力度,二是建议加大对新型农机手的培训,三是组织全国高产竞赛,形成良性的高产竞争,为粮食安全多作出贡献,他们对此非常有信心。
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张运凯来自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他持续关注职业教育与产业的融合发展。过去一年,他深入数十家企业、职业院校进行调研。2024年两会,他将就“职业教育如何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提出提案。
春节刚过,张运凯就来到一些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进一步完善2024年两会的提案内容。在一家典型的智能制造生产企业走访调研中他发现,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入应用,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
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按照《“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到2025年,70%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将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需要大批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调研中,张运凯发现,一些职业院校培养的技能人才在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上还有一定差距。
全国政协委员张运凯介绍,很多职业院校学生,对这种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掌握还有欠缺,核心问题就是提升职业院校老师、学生与企业之间同频共振的能力。
张运凯不仅关注制造业企业发展,也很关注在创新中处于重要一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对职业教育提出了“科教融汇”的新要求。在调研中他发现,科技型中小企业对这一需求更加强烈,而职业院校科技服务的能力还稍显薄弱。
过去一年,教育部启动了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主要想通过政府主导,在企业、行业、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间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提出,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并通过财税、土地等激励政策,形成教育和产业的良性互动。但在调研中,张运凯发现,政策在落地层面还存在一定问题。
根据一年来深入调研发现的问题,2024年两会期间,张运凯将就“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提出提案,从人才培养、科技服务、政策支持等多方面提出具体建议,推动建设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张运凯表示,职业教育不只是为企业提供一般的劳动力,还要以科技创新为指导,培养更多的产业升级和产业创新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我们要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技术研发合作,推进职业教育产教深层次的融合,真正实现企业命题、校企共答,提升服务产业的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覃家乐:聚力提升警士人才培养质效
强军之道,要在得人。警士作为部队建设的中坚力量,如何成长成才、健康发展,适应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是全国人大代表、武警广西总队某支队干部覃家乐一直关注的方向。这段时间,他奔波在一线,围绕完善士兵培训和警士技能鉴定相关制度机制深入调研。
这两天,覃家乐奔波在各基层单位,围绕提升人才培养质效,对警士选拔补充、培训考核、警衔晋升和配备使用等内容进行深入调研。
全国人大代表、武警广西总队某支队覃家乐表示,一名战士从培训送学到实践历练出成绩,从选晋警士到岗位履职形成战斗力,最关键的是要把路子找准。要在第一步就做好职业规划,注重系统集成、实用管用,才能为每名警士量身定制一条成长成才的完整路径。
自新制定的《军士暂行条例》《军士职业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发布实施以来,覃家乐深入研究相关细则,积极推进政策创新,紧密结合武警部队基层单位、职能领域实际,逐步摸索警士成长发展的特点规律,聚力提升人才培养质效,在不断实践探索、总结经验中打通独具特色、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链路。
全国人大代表、武警广西总队某支队覃家乐表示,科学的职业规划、清晰的发展指引,是推进支队警士培养工作的主要导向。军事人力资源工作不仅仅是管住人,更是开发人才的工作,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用心发掘人才、培养人才、考察人才。
只有释放政策效能才能激发干事动力。他们通过一系列举措,推进落实警士岗位编制警衔制度,警士队伍数量更为充足、结构更为合理、进出更为有序。
全国人大代表、武警广西总队某支队覃家乐表示,真正地为战士考虑才能为部队留住人,警士骨干挑大梁,部队建设才能节节高。下一步,他将持续聚力提升警士人才培养质效,为单位厚实“苗子库”打通“培养链”。
从班长骨干到参谋教员,这个支队的警士培养一直有一本独特的“人才规划书”。现阶段他们正在将警士培养路径日臻完善,让警士政策制度释放出利好导向,使军事人力资源工作更加科学,选拔、任用、激励办法更加健全。
全国人大代表、武警广西总队某支队覃家乐表示,这一年军事人力资源工作,让他对如何提升警士人才培养质效,如何激发警士队伍内在活力有了更深的理解。他将把这一年来的调研报告带到两会,为部队军士人才培养贡献思路。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