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3月,人们对包头多了一份期待。
3月15日,2025包头“凌”蛇献瑞、开河有喜春季旅游季正式启动。从独特的黄河景观到丰富的文旅活动,从不断完善的“天下黄河第一村”到熙熙攘攘、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黄河边的这场文旅活动,为这座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专属于春天的仪式感。
自2024年3月首次举办开河观凌周,同年11月创新推出冬季观凌周以来,这场由包头精心谋划的“黄河之约”,已从破冰之举发展成为现象级文旅IP。
破冰之举
多少年来,黄河流凌仅仅是人们眼中开春、入冬的自然现象。偶有新闻报道,也是防凌防汛的信息,至于观凌与文旅,一直鲜有提及。
改变,始于包头市委、市政府的谋划。
2023年10月、11月,包头市委书记丁绣峰连续主持召开黄河景区旅游设计方案汇报会,明确提出要把包头黄河景区打造成为弘扬黄河精神、展示黄河文化的“近悦远来”的知名景区。其中一项具体内容,就是要策划好黄河开河等重要节点的文旅活动与项目。
几个月后,2024包头黄河开河观凌周文化旅游系列活动正式启动。活动现场,游人如织,热闹之处,摩肩接踵,这是包头黄河许久未曾有过的热闹景象。
2024年11月30日,包头再次举办冬季黄河观凌周活动,仅在周末两天就接待游客11万人次,各类美食、文创产品等销售总额超过660万元。
黄河观凌周的创意设计,巧妙地将自然现象转化为能为城市带来实际收益的文旅项目,为包头注入了更多人气与商气。
此时再看包头黄河的航拍图,人们才意识到——这就是天然的舞台,聪明的人就是要给自然现象赋予文化意义。
“有解思维”
走进“天下黄河第一村”,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个破败的空心村。改变,离不开一个关键词——“有解思维”。
2023年以来,包头市委、市政府在画匠营子村依托现有景观,将周边旅游资源有机串联,打造综合性文旅项目“天下黄河第一村”,画匠营子迎来了命运的转折。
当年10月,“天下黄河第一村”项目引入创造过中国乡村旅游传奇的陕西袁家村文旅集团,景区策划运营进入新阶段。
观凌周期间,这里吸引了大量游客。壮美迤逦的黄河流凌,古色古香的小院街巷,富有特色的现场表演,让“天下黄河第一村”声名远扬。
今年的观凌活动,包头更是沿着黄河打造了多个节点,从昭君湖、包头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到天河风情园、天下黄河第一村,曾经少有人来的河坝,已经成为包头春日观景的画廊。
包头黄河文旅在实现了“从0到1”的蜕变之后,正向着十、百、千、万的目标迈进。
进阶之路
黄河开河之后,包头将迎来一年中最美的时节。因此,黄河观凌周既是一场活动的启动,也可以看作是一场旅行的开端。
除了工业城市的标签,包头还是全国少有的“黄河与长城握手之城”,拥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和壮美自然风光。
过去一年,包头以历史和发展的眼光,活化利用文化遗产、盘活闲置资产,打造了“天下黄河第一村”、石榴花开主题园、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和“包棉1958”等文旅新地标,吸引众多市民游客打卡游玩。
这些项目的精妙之处在于,它们并非景点堆砌,而是用文旅缝合城市的历史断层。
2025年春节假期,包头接待游客超过310万人次,累计实现国内游客总花费近22亿元。“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带来的乘数效应初步显现。
如何把这种效果从过年延长到整年,让“网红”变为“长红”,进而推动文旅产业实现内涵式发展,这是包头实现文旅进阶、打造文化高地必须解答的问题。
在此过程中,既要展现原汁原味的历史文化风貌,又要想方设法做好运营,这需要包头继续秉持“有解思维”,想出更多好点子,拿出更多好办法。
黄河凌汛年复一年,城市发展的春潮永远澎湃。包头黄河文旅带来的最大启示在于:只要打破思维的坚冰,就会发现做成一件事没想象那么难。
恰如黄河水裹挟着冰凌奔向大海,只要找准方向、勇往直前,这座城市就一定能在时代浪潮中踏出自己的奔腾之路,驶向不可估量的未来。(张富博)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