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巴彦淖尔市农牧局获悉,全市盐碱地治理项目已火热开工,今年计划完成30.2万亩盐碱地改良项目。
2月16日,在五原县新公中镇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施工现场,数台大型机械正在平整土地,工人们各司其职,干劲十足,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
大型机械在平整土地。
“为了不误农时,项目部于正月初六迅速集结,开始复工复产,确保在春耕前完成田块整治、灌溉与排水、地力提升及部分智慧农业等工程,为农民春播创造有利条件。”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王智介绍。
据悉,五原县新公中镇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总投资2.1亿元,实施面积2.2396万亩,主要进行高标准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农业工程等6大工程项目建设,并实施灌排工程、土地精平等13项技术,计划今年12月底完工。
项目部人员沟通施工方案。
“该项目主要是按照‘以地适种’和‘以种适地’相结合的思路进行建设。项目建成后,可实现耕地提质、产能提高、水肥提效、生态提档、智慧提升、产业提级的多元化目标,打造盐碱地综合利用‘五原模式’,为河套灌区盐碱地综合利用贡献五原经验。”五原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推广研究员李二珍告诉记者。
项目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项目前期,五原县充分发挥群众事群众议、群众干的积极性,组织村民代表小组全过程参与、全环节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与整改。
未改良前的盐碱地。
巴彦淖尔市有652.23万亩耕地发生不同程度盐碱化,占总耕地面积的48%,占全区盐碱化耕地面积的29%。近年来,当地探索形成“高标准农田+盐碱地改良”模式,将盐碱地改良与高标准农田一体推进,通过“五位一体”(增施有机肥壮苗、掺沙降容、施用脱硫石膏改碱排盐、种植耐盐作物、施用改良剂)、“暗管排盐”“上膜下秸”等技术模式,因地制宜改良盐碱地。从2024年开始,国家计划利用两年时间,在五原县实施万亩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挖掘粮食生产潜能。巴彦淖尔市还实施了整灌域盐碱耕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42.2万亩,2024年已完成10万亩改良任务。
治理盐碱化土地的砂石过滤器。
五原县农业大数据平台上的盐碱地分布图。
“盐碱地改良工程实施后,耕地质量明显提升,土壤全盐含量降低0.3%,保苗率提高20%以上。其中,重度盐碱地保苗率提高40%以上,作物单产提高10%—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提高10%以上。”清华大学盐碱地区生态修复与固碳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员田荣荣介绍。(记者 薛来)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