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鄂尔多斯市农牧局了解到,近年来,鄂尔多斯“水产人”撸起袖子加油干,牢固树立“大食物观”,打出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盐碱水特色养殖、微藻减碳产业、农业标准化建设、大宗淡水稳产保供的“组合拳”,构建了新型食物安全保障体系,圆满完成自治区下达1.68万吨的水产品稳产保供任务。同时,市农牧局立足盐碱荒地和盐碱水的开发与利用,借助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以特色养殖引领渔业发展,力争实现一产产值提升和产业重塑的战略发展目标。
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大宗淡水”业绿色发展,促进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多年来,市农牧局积极推进和发展“大宗淡水”养殖池塘高标准建设和尾水达标排放,针对杭锦旗、准格尔旗的5家养殖企业共6000亩的池塘实施了“集中连片内陆养殖池塘高标准化改造及尾水处理”项目。在科技支撑、优化养殖技术和养殖模式等方面,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项目,在杭锦旗示范大宗淡水鱼湖塘生态养殖模式,示范面积3000亩,推广面积6000亩。以国家、自治区和市本级水产“主推技术”为契机,通过开展试验示范,已形成一批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大宗淡水渔业每年平均亩产达400公斤,为渔业增产、养殖户增收奠定基础,取得良好的生产效果。
探索盐碱地“海水淡养”,发挥水产养殖生态修复功能,展现渔业精细化养殖大好举措。从2017年开始,市农牧局立足盐碱地和盐碱水的开发与利用,探索南美白对虾养殖,突破了南美白对虾养殖淡化、标粗、养殖的技术瓶颈,依据盐碱地特性、气候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发展出了池塘精养殖、大水面生态养殖、小棚二茬养殖等新模式,南美白对虾实现了从无到有,目前全市养殖面积达4000亩。其中,“车间+棚+塘”接力养殖新模式,成为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西北硫酸型盐碱水精准养殖模式构建与示范应用”的核心示范模式。为使盐碱地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市农牧局总结出了“盐碱地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被自治区认定为“主推技术”在全区范围内推广。
聚焦盐碱地“变废为宝”,发展“渔农综合”,助力乡村产业振兴。鄂尔多斯地区为全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但黄河的冲淤也为上游流经地区带来大量盐和碱,导致形成大面积无法耕种的盐碱地。我市结合复合生态工程(暗管排盐)构建技术,集成池塘精准养殖技术,
构建盐碱地田(稻)—沟(盐)—塘(鱼)降盐排碱“渔农”综合利用模式,建立了1000亩规模的2处示范基地。盐碱地“渔农综合”可以促进降盐排碱,创立盐碱地修复与综合利用新方法,大幅提高盐碱土地综合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不仅不与农业争夺水土资源,而且可以有效拓展渔业发展空间、形成新的生产力,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地区发展,对于缓解水资源危机和改善恶劣盐碱水土生态环境也具有重要意义。
推广微藻特色养殖产业,构建渔业减碳体系,打造鄂尔多斯市微藻减碳产业新高地。鄂尔多斯螺旋藻产业发展至今,藻粉的生产能力占全国总产量的60%,占世界总产量的40%,经过多年行业主管部门及企业的自身努力,我市螺旋藻不仅产量和规模是世界第一,而且“鄂托克螺旋藻产业园区”相继获得了“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农业部“鄂托克旗螺旋藻农产品地理标志”、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园区”等认证,具备产品的基础优势。 市农牧局计划利用3-5年的时间,在鄂托克螺旋藻产业园区开展螺旋藻碳减排相关工作,摸清我市螺旋藻吸收二氧化碳动力学机制,评估二氧化碳在整体螺旋藻养殖过程中的减排贡献率,探索建立评估数学模型和碳交易体系。
加快推动渔业标准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推动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市农牧局致力于将研究成果总结成促进产业发展的标准,制定了涉及鱼、虾、藻类的多个地方标准和国家行业标准,进而指导全行业、产业发展。全面构建渔业产业链标准体系、标准化试点基地建设和标准化示范园区,开展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及标准试点的实施应用跟踪评估,不断优化标准体系,提升标准实施水平,以标准化基地为主体依托,发挥基地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全市渔业标准化生产能力。目前,已成功申请“螺旋藻全程质量控制”国家农业行业标准制定项目,2022年成功申请自治区农牧业厅、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螺旋藻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及试点工作”项目,2020年鄂尔多斯市鲤鱼草鱼标准生产示范区通过验收,计划打造螺旋藻产品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
北疆新闻网(北疆新闻、北疆云客户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一类资质网站。
北疆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