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盟市 > 鄂尔多斯 > 正文

  在地处毛乌素沙漠腹地的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兰陶勒盖镇,有一位受人敬重的老人,他叫魏哈斯,是自治区教育厅的退休干部,更是一名有着坚定信仰的共产党员。退休20多年来,他宛如自己种下的松柳一样,默默扎根,播撒绿色希望,在沙海中筑起一道生态屏障。

  “退休以前,每次回到家乡,看到脆弱的生态环境,内心都很忧虑,便和老伴商议,要在退休后为改善家乡的生态环境作一点贡献。”魏哈斯说。2001年退休后,魏哈斯和妻子斯琴毅然返回家乡,积极响应乌审旗委和旗政府治沙造林的号召,承包了3700亩荒沙地,踏上了漫漫治沙路。魏哈斯夫妇以女儿的名字“赞丹(蒙古语,意为檀香树)”为这片荒沙地命名“赞丹梁”,提醒人们要像珍惜檀香木一样珍惜这里的一草一木。

  沙漠植树的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当时魏哈斯夫妇面临着无住所、无水电、无道路的“三无”困境,时常在荒沙中风餐露宿,挖坑、拉水、种树。可身为共产党员的魏哈斯面对重重困难丝毫没有退缩,他和老伴拿出多年的积蓄,建房、上电、修路、打井、购买树苗。

  “一年两次风,一次刮半年”是20年前毛乌素沙地的真实写照。常常是头一天挖好的树坑,第二天就被沙子埋掉,有时栽上的树苗一场大风过后就会被连根拔起,但魏哈斯夫妇从来没有退缩过。种树成活率低,他们就把死掉的树苗挖掉补种;沙地干旱少雨,他们就顶着烈日,从井里拉水一棵一棵地浇……

  当时,当地农牧民缺乏生态保护意识,过度放牧导致周边林草植被遭到破坏。老两口就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认真宣讲保护生态的重要意义。他们还抽空到旗里相关部门争取树苗、网围栏等项目,调动当地农牧民参与治沙造林的积极性。每年,魏哈斯都要列计划、写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确保治沙造林有目标、有成果。

  年复一年,风沙无阻,如今的赞丹梁已然生机蓬勃,旧貌换新颜——100余亩樟子松亭亭如盖,1000余亩柳树、杨树、榆树葱郁挺拔,2000余亩柠条、杨柴等植物蓬勃生长。目之所及,几乎看不到裸露的沙地,漫漫黄沙披上了绿装。

  为组织更多的农牧民加入到植树造林的行列,魏哈斯积极为巴音敖包嘎查8户农牧民争取“天保工程”项目,对周边4000亩明沙地进行飞播造林和围封保护。经过多年的努力,明沙地已变成植被旺盛、欣欣向荣的生态保护区,魏哈斯还带领当地农牧民蹚出了一条“生态+产业”的致富康庄大道。2024年,魏哈斯被中组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魏哈斯以“愚公”之志、坚毅之行,影响和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防沙治沙、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的行动中,用日复一日的赤诚坚守,在毛乌素沙漠腹地书写着壮丽的绿色诗篇。(记者  杨柳)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编辑:杨净毓
10471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甘肃民勤:“沙乡”兴起现代农业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