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和林县委组织部大力支持下,全县首个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共同体——和林县新店子镇西口桃源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共同体3月31日成立,以党建为引领推动新店子镇多元产业健康发展。
由新店子镇党委牵头,以胶泥湾、店湾、新店子、西沟子、黑石兔5个村党组织为核心,联合县委组织部、发改、农牧、科技、林草、文旅体6个行政事业单位党组织以及塞外桃园、信用社三农党支部2个企业党组织组成西口桃源党建联合体,由青园、汇胜等10家专业合作社、6户种养殖大户(家庭农牧场)及4家龙头企业形成了以中药材和林果为主的特色种植、以西门塔尔牛为代表的肉牛养殖、以塞外桃园公司为龙头企业的休闲农业3个产业联合体,组建成为和林县新店子镇西口桃源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共同体。共同体涉及区域约140平方公里,覆盖农户约550户,年经济效益可达1亿多元。
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由新店子镇党委牵头抓总,各成员单位结合自身职能职责,提供科技、项目、服务等基础保障形成职能清单,将自身的职能优势、服务优势、工作优势主动融入到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共同体大格局中来,确保资源有序整合、供需有效对接,并结合实际建立了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
在特色种植产业联合体中,药材种植产业种植地区主要集中在新店子村和榆林城村,采取订单式种植,药材品种包括黄芪、板蓝根、芍药、雪菊等,今年种植约2000亩,新增1200多亩,每亩收益大约2000元。林果经济产业发展中,与呼和浩特市塞外桃园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由塞外桃园公司提供山楂树大苗,镇党委、政府引导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和农户利用房前屋后、村旁地边、荒山荒坡等地块栽植山楂树,并开展了专项科技培训。山楂果由塞外桃园公司统一收购加工,主要用于酿造山楂果酒。该项目不仅可增加村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目前,已栽植山楂树苗约14000株。
在肉牛养殖产业联合体中,西门塔尔牛养殖是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对口支持和林县的帮扶项目,由内蒙古天皓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呼和浩特祥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在新店子镇黑石兔村建设西门塔尔牛养殖基地,每年向村集体支付分红。同时,带动周边村民发展肉牛养殖产业。据统计,全镇有50头以上养殖合作社和家庭牧场20多家,加上零散养殖户,全镇肉牛养殖约1500多头。今年,县委组织部帮助新店子镇争取到3个村壮大村集体经济款项,每个村125万元,其中店湾村、西沟子村两个村计划发展肉牛养殖产业。
在休闲农业产业联合体中,和林湖休闲游产业以前夭子水库为载体,由呼和浩特清盛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作为牵头企业,打造集休闲垂钓、观光旅游、餐饮住宿、生态鱼销售为一体的休闲旅游产业。目前,和林湖规划已完成,正在开展前期手续办理和资金争取等工作。塞外桃园休闲农业以国家3A级旅游景区塞外桃园基地为载体,由呼和浩特市女神餐饮娱乐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塞外桃园生态发展有限公司作为牵头企业,打造集农林种植、畜牧养殖、餐饮住宿、垂钓采摘、农产品销售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产业,为店湾村、胶泥湾村等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记者 李海珍)
武川县可镇福如东村:支部领着走振兴有盼头
可镇福如东村委会位于武川县可镇西部,共有福如东、白泥湾和西城丰三个自然村,户籍人口233户760人,属于城郊村,一直以种植蔬菜为主要经济来源,是可镇的菜篮子供应基地。
为破解发展瓶颈,可镇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共同体”为抓手,积极探索一条抓党建、兴产业、促脱贫、富百姓的有益探索和实践之路。
5月,可镇福如东村党建引领种薯繁育、绿色蔬菜种植产业发展共同体由可镇党委牵头,联合武川县气象局党支部、武川县农科局第二党支部、武川县水务局机关党支部、中国农业银行呼和浩特武川县支行党总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呼和浩特市分行武川县支行党支部、武川县融媒体中心党支部、可镇天力木兔村党支部、可镇大水圪洞村党支部、可镇乌兰忽洞村党支部、福如东村党支部,共10家成员单位组建而成,落实了“乡镇统筹、两体共融,联村兴产、带农富民”的机制要求,切实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推动党建与产业高度融合,逐步形成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技术共享的良好局面,助推农村生产方式由“分散经营、各自为战”向“联合生产、集中管理”转型,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附加值,早日实现产业兴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目前,可镇福如东村党建引领种薯繁育、绿色蔬菜种植产业发展共同体各方面工作都在有序开展。在福如东村委会单独设立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办公室,并制作相应展板及成果展示区。由于村里的路面损毁,造成货车、村民出行不便,为此福如东村党支部带领党员对近2公里的路面进行平整;中国农业银行呼和浩特武川县支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呼和浩特市分行武川县支行及时协调为合作社及农户发放贷款,解决资金难题;天力木兔村、大水圪洞村、乌兰忽洞村协调本村种植大户、农户购买籽种,搭建起马铃薯籽种销售平台,提供更新农产品籽种信息;县农科局技术人员下村开展科普活动,为种养殖大户、农户提供技术指导。
可镇福如东村党建引领种薯繁育、绿色蔬菜种植产业发展共同体成立以来,积极为民办实事,共走访慰问老党员、困难群体3次,解决实际问题8条。其中县水务局对村内自来水管道进行维修,确保村民饮水安全;福如东村党支部为村民张兰畔、周利军修缮住房,确保村民住房安全并在端午节期间走访幸福院,慰问村民,送去温暖。(记者 云艳芳)
玉泉区石东路街道三里营东社区: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
“现在我们小区变化很大,铺上了水泥路,增设了停车位,楼道内墙面也重新粉刷了,楼下的花园全部栽满植被,还增加了休闲座椅,让人舒适又惬意。”家兴小区居民刘女士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玉泉区石东路街道三里营东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着力为居民办实事,以党支部为平台,打造以党建引领“五融五共”为模式的“红心映家园”多元化治理共同体,旨在聚共同体成员单位之能,赋社区治理之力。为实现“共建共融、共享共赢、创新发展”的目标,充分发挥各方人才、业务、服务等资源优势,打造融合共建、开放共享、联动共赢的党建链,充分发挥凯德茂商圈内外、政府各职能部门、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的作用,联合市妇联、玉泉区妇联、玉泉区司法局、玉泉区总工会等16个党组织及企业成立党建引领“红心映家园”多元化治理共同体,同时建立了“联合体”《章程》、明确了职能职责,签订了共建协议。
党建引领“红心映家园”多元治理共同体是集教育管理、政策咨询、组织培育、活动策划等各项功能于一体的党建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它的成立将为凯德茂商圈的商家、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公共服务、营商环境维权等全方位服务,以简政放权的“减法”做优服务的“加法”,进一步营造和谐有序的商业环境,让商户和企业感受到各级党组织的“温度”,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同时,三里营东社区通过开展“党员双报到、认领社区职务”等活动,以“党建”带“群建”,亮出党员形象,结合主题党日、志愿服务活动等,引领党员群众参与到“美丽社区”建设工作中。坚持党建统领、小网格治理的工作理念,深耕网格,打造全新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精准定位服务需求,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以“初心汇”工作方法为抓手,即汇理想党群联心、汇生活社区服务、汇公益志愿活动、汇治理美丽家园,打造独具特色的党建服务品牌——“红心映家园”。不断完善社区党建顶层设计,夯实社区党建基础,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模式,聚焦老年关怀、儿童教育、居民社交、公益服务等共性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服务,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
今后,三里营东社区将顺应城市发展形势,将城市基层党建联合体作为破解城市党建难题的有力抓手集中推进,结合社区实际,联合各成员单位党组织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为三里营商圈的商家、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公共服务、安全生产等全方位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记者 阿柔娜)
清水河县城关镇八龙湾村:强化党建引领推进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清水河县城关镇党委持续加强对农村有效资源整合,将组织优势切实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今年3月份,城关镇党委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通盘考虑八龙湾村地理位置、产业发展、村情人文等因素,吸纳水务、农牧和科技、妇联等部门党组织以及当地民营企业党组织组建成立“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共同体”,通过联席议事形式确定需求、资源、项目“三项清单”,逐项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任务目标、完成时限,形成“人人有责、人人负责、人人尽责”的工作推动落实机制。推行“月调度、季考评、年述职”等绩效考评模式,每月定期召开联席会,听取各责任单位的工作汇报,督促工作进展;每季度根据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采取积分制考评对各责任单位进行量化考核并张榜公示;年终开展述职评议,评议结果上报县委组织部,形成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
资源共享引领产业振兴。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共同体”在资源整合、集约发展方面的独特优势,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公司+农户”运行模式,做大做强蔬菜、林果、畜牧等特色农业产业。目前,全村组建成立种养业合作社14个,建成高效集约蔬菜温室56座,在全县率先开展湖羊规模化养殖,年出栏优质湖羊3000万只。
环境共治引领生态振兴。实施了农村人居环境卫生联治行动,深入开展了“美丽庭院”“洁净庭院”创建活动,探索建立了人居环境整治村民自治办法,全面推行村民义务劳动“红黑榜”制度,通过党员示范带头、群众主动参与,在16个自然村大力推行“义务出工”制度,由各自然村村长记录本村“义务出工工分表”,每月1日上报上月本村义务出工工分表,逐步形成了村民人人自发组织对环境进行清扫的良好局面。今年以来,累计清理生活垃圾50余吨,整理乱堆乱放杂物约240立方米,清除杂草约1200平方米,整理土地约700平方米,粉刷分化墙约320平方米,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事务共办引领服务振兴。高标准建设村党群服务中心,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一站式”办结,科学设置服务窗口,优化办事流程,安排专人坐班,有效解决群众办事来回跑的问题。积极推行延时服务、上门服务,针对老年人、残疾人员行动不便的实际,将原来的群众上门办理转变为工作人员入户办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记者 梁婧姝)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