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滋养一方风物。
在科尔沁草原腹地北纬42°到45°之间,有一条世界黄金畜牧带,这里草的味道,水的味道,阳光的味道,成就了以膘情好、出肉率高、肉质细嫩著称通辽牛肉的味道。
玉米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600万亩以上、产量超过160亿斤,肉牛存栏和出栏分别达到338万头和112万头以上,“黄金玉米带”和“黄金肉牛带”如同车之两毂、鸟之两翼,为通辽市牛产业发展厚植了优势。
“牛”日子,靠的是牛。
从2008年开始,养牛多年的科左后旗巴胡塔苏木召根嘎查牧民白永海将牛群“赶进”牛圈,牛群一点点扩大开来的同时,养殖方式也悄然发生变化。到2015年,白永海的家庭牧场存栏已经达到100多头。
那时,头脑灵活的白永海没有“埋头养牛”,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活牛超市”,变身“经纪人”一边养牛一边卖牛,生意越做越火。
“我家的牛都是改良4代以上的西门塔尔牛,客商多的时候,一天出售100来头不成问题,年交易量能有1000多头。”现在,白永海每年有200多万元进账,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户。
小规模、大群体,通辽市大力扶持肉牛养殖专业镇村、合作社和家庭牧场。全市饲养基础母牛超万头苏木乡镇达到51个,超千头嘎查村达到470个,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达到741个。
年年增收靠啥?良法良种,缺一不可!
70年前,黄牛改良“火种”在科左后旗巴胡塔苏木南巴嘎查的生产小队燃起。
“我们在很早的时候就进行了规模性的人工配种。后来,冷配、冷冻精液这些词儿都被大伙儿熟悉起来。”当了36年村党支部书记、已是古稀之年的额日很白乙拉回忆起黄牛改良历史,仍激动不已。经多年选育,通辽市育成中国西门塔尔牛(草原类群)。
在内蒙古科尔沁肉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养殖场内,一头头“牛爸爸”雄赳赳气昂昂。
据介绍,这里是国内13家西门塔尔牛育种核心场中规模最大、品系最全、制种供种能力最强的国家级肉牛核心育种场。2018年,该公司利用体外胚胎成功培育出7头试管牛。现存栏优质种牛856头,年可繁育推广优质种牛300头,胚胎3000枚。
越来越多的“科尔沁芯”从通辽市走出来。目前,该市有2个国家级肉牛核心育种场和1个国家级种公牛站,年生产冻精350万支以上。在2020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基因选择指数和肉牛选择指数育种值评估中,全国前100名最好的种公牛通辽分别占40头和17头,总数均位居全国第一名。
好种出好牛,好草养好牛。培育优良牛种的同时,优质饲料登上“C位”。
今年夏天,在科左后旗巴彦毛都苏木莫麦嘎查的田野里,一畦一畦的苜蓿随风摇曳,荡漾出一片绿意盎然。历经秋霜冬寒,“牧草之王”紫花苜蓿在春天返青,又经历几个月的生长,莫麦嘎查近50亩集体经营种植的紫花苜蓿示范田迎来了丰收。
紫花苜蓿是多年生豆科优质牧草,单产高、蛋白质含量高,对于牛羊等牲畜适口性好、上膘快,除了自种自收、喂养方便的优势外,其营养价值也比一般牧草更高,能够节省购买精饲料的成本。
巴彦毛都苏木,这个牛存栏达到3.4万头的苏木,同时种植优质牧草面积达47100亩,预计年优质牧草产量5亿斤左右,是通辽市“农牧互促、种养一体”发展模式的一个缩影。
一棵草、一根玉米、一头牛,清晰地演绎了引草入田、以草换肉的发展思路。目前,通辽市年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到490万亩以上,苜蓿、燕麦等优质饲草料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70%以上的玉米秸秆通过养牛过腹转化,全市饲草储备总量达到2400万吨以上。经多年实践,“种植1亩青贮玉米,转化2亩玉米秸秆,饲养1头基础母牛,年收入5000-10000元”的养殖模式让许多农牧民从牛产业链中分得“红利”。
一切围绕牛产业发展,一切服务牛产业发展。目前,通辽市肉牛种质资源、品种改良、养殖规模、交易数量、品牌价值均位列全国地级市首位,2017年被命名为“中国草原肉牛之都”。“科尔沁牛”区域公用品牌全国排名由2019年的50位之后,上升到2021年的第20位,品牌价值达到261.8亿元。同时,“科尔沁牛”已注册地理标识,“科尔沁肥牛”已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标识注册。
传统奶食品的新“升级”里,蕴藏着新生机。
在内蒙古玛拉沁食品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安牧态”的奶制品工厂体验店里,飘着乳香的各式奶制品摆满了车间展厅,绿色、纯正的传统纯手工奶食品在创新的“加持”下,“颜值”和口感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
“咱们这里的牛是奶肉兼用的品种,产的鲜奶更适合做奶食品,口感上奶味儿更足。”公司总经理乌云娜说,企业日加工鲜奶量达到3000多斤,在传统奶制品的基础上研制特色新产品,提升奶食品口感和“颜值”。同时,通过开设品牌体验店、线上线下销售等举措,让传统奶食品从地方土特产品变身网红食品,走向全国各地。
舞动“牛链条”,下好产业棋。从生产到消费,从牧场到车间,从线下到线上,从粗放型到养殖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销售品牌化,产业链上下游高质量融通发展,推动肉牛产业强起来。(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许晓岚 郭洪申 韩雪茹 帅政 薛来)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