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开鲁县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挖掘粮食增收潜力,努力让更多“塞外粮”丰盛“中国碗”。
藏粮于地 高标准农田建设正酣
初冬时节,寒意渐浓。开鲁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却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在义和塔拉镇太平庄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挖掘机正在田间开渠挖沟,工人们忙着进行地埋管道的铺设和施工,一派忙碌景象。
“目前,总体工程已经完成70%左右,预计明年4月投入使用。届时预计每亩增产100公斤左右。”县农牧局农田建设股股长潘丽荣介绍。
2024年,开鲁县春季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共16.32万亩,其中新建10.59万亩、改造5.73万亩,覆盖全县8个镇场、45个行政村,包括农田水利工程、输配电工程、田间路铺设及农田土壤地力提升工程等。
近年来,开鲁县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提升改造行动,建成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全覆盖浅埋滴灌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200万亩以上,为粮食稳产高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藏粮于技 挖掘粮食增产潜力
从玉米膜下滴灌到无膜浅埋滴灌再到玉米密植高产和单产提升,玉米单产由过去的750公斤到850公斤,再从850公斤到刷新东北春玉米区千亩和万亩大面积单产纪录,开鲁县是如何做到的?
开鲁县是农业大县,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玉米是全县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80万亩。该县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采取“科技包县”模式,与中国农科院深度合作,建设六级联创玉米节水高产示范基地,在全县12个镇场打造“万亩片”“千亩方”,狠抓“八个精准”落地落实。全县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应用示范基地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玉米亩均种植从4500株提升到6500株,亩均增产300斤。此外,该县推广应用高性能联合整地、导航精量播种、籽粒直收、飞防等先进机械设备和技术,提高农机化生产质量和水平,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目前,全县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1600个。
节粮减损 扛稳产粮大县责任
仓廪实则天下安。眼下正是农牧民卖粮、储粮的关键期,科学储粮涉及千家万户。在黑龙坝镇兴隆庄村村民刘振家里,笔者看到,玉米粒不再“趴”在地上,而是住进了“楼房”,100个双向粮食风干仓整齐排列在院子里,里面装满了金灿灿的玉米。
“原来都是把玉米粒堆在砖地上用车翻晒,每次都压碎不少,很可惜。用风干仓储粮不用担心雨雪,也不会发生霉变,每亩节约损失100多斤。”刘振说。
与刘振不同,很多合作社或者种植大户选择把玉米送到粮食产后服务中心进行储存,待粮食价格达到预期随时销售。在开源农业粮食收储点,工作人员正将玉米通过输送带送到指定地点进行烘干、入库。
“公司在保障粮食收购和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为广大种植户提供代收、代储、代销‘一站式’服务,同时免费为农民提供粮食仓储服务,在两至三个月的时间内,让农民抓住粮食销售最佳市场机遇,以满意的价格出售。”开源农业公司执行总经理常志清说。
从守良田到保良田,从选良种到推良技,再到良田良技良种与农机相适应匹配,开鲁县不断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中找出路、谋发展,让科技赋能粮食高产优产。未来,该县将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积极落实玉米密植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推进单产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社会化服务有机融合,全力以赴夺取粮食丰产丰收,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努力让更多“塞外粮”丰盛“中国碗”。(吕志敏 胡立忠 王嘉东 杨贵强)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