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鲁特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目标,秉持尊重民族差异、包容文化多样的理念,积极探索,全方位促进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深度融合与嵌入。
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筑牢社会互嵌。从社区、企业中选取5家基层单位作为互嵌式发展试点,全方位打造“石榴籽”家园、驿站、工作室、志愿服务队、理论宣讲团等各类基层阵地,推动各族群众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成立扎鲁特旗青年企业家商会,举办“春风行动”“直播带岗”“寻工图”等各类招聘会14场次,提供岗位5514个次,切实帮助各族群众实现高质量就地就近就业,构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互嵌式社会结构和融居环境。
推进人口流动融居,强化心理互嵌。深入实施“三项计划”,促进各族群众“三交共融”。组建8个中小学教育联盟,开展“石榴籽”联谊促“三交”活动122场次,500余名学生先后以搏克、扎鲁特版画等非遗文化为纽带,与贵州、西藏、北京、大连、海南等地青少年开展互鉴交流活动57场次,参加少儿足球、曲棍球等国家级赛事11场次;组织1000余名学生参与“追寻曙光·乐学南宝”“游学北京·励志成长”等研学活动47场次;开展“诵读红色经典”“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同升国旗 同唱国歌”“国旗下的演讲”等主题活动3000余场次,全面凝聚起各族青少年“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和“五个认同”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举办“同心扎鲁特·融情端午节”“情暖侨心庆中秋”“宗教界欢聚佳节话团结”“同心筑情杯”双拥健康跑、多彩那达慕等“石榴籽”活动2000余场次,参与群众逾15万人次,充分发挥了文化凝聚人心和增进认同的精神纽带作用。
教育与文化活动交织,促进文化互嵌。先后发掘、建设、开放南宝力皋吐遗址、乌力格尔博物馆、毛泽东像章纪念馆等11个具有历史深度、蕴含中华优秀文化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年接待研学团队、市民、游客5万人次以上。丰富、发扬、传承蒙古族刺绣、版画、传统曲艺等辨识度高、传播力强的非遗文化技艺和产业,举办各类培训、交流展会120场次,受众逾10万人。积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编纂出版《扎鲁特游牧习俗》《扎鲁特婚礼》等50多部民族文学书籍,科学保护民族语言文字,促进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增强各族群众对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认同。创编民族团结舞台剧《魂系凤凰山》和《情铸边疆》,倾心打造自治区首部乌力格尔歌舞剧《风华当歌》,创作《我在扎鲁特等你》《同一片天地》《千年风雨扎鲁特》等一批特色歌曲,累计巡回演出50余场次。
文旅融合发展,实现经济互嵌。全力打造“大美科尔沁·多彩扎鲁特”区域文旅品牌,构建“两心一廊三区”的文旅产业发展格局和“快进漫游深体验”的旅游环线。实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和文旅工作“六个一”工程,统筹资金1.1亿元,新建公爷仓旅游区,对南宝力皋吐遗址公园、塞外神泉等景区进行提档升级,同步探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活动,成功承办2024年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打造新阵地,拓展融合空间。挂牌成立“石榴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官工作室”“石榴籽”警务室、“石榴籽”华侨图书馆,成功打造“石榴籽”主题广场、民族团结进步“石榴籽”街、民族文化传承创新教育基地、“石榴籽”社区,全面启用覆盖全旗19个苏木镇场(街道)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公交专线4条。聚焦健全旗、镇、村三级民族工作网络,按照“四个特别”要求,培养、储备、选用基层民族工作人员,聘任275名嘎查村(社区、农牧林场)党支部书记为统战(民族)工作联络员,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闵伟)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