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鲁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利用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冬日的乡村和谐静美,对于开鲁县的广大农牧民来说,这个冬季并不“闲”,人们忙着学技术、搞生产,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
“有喜欢的可以直接私信我,然后再下单……”
在吉日嘎郎吐镇辽富村,电商达人谭红丽正在通过直播的方式,推介本地特色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电商平台的兴起,让吉日嘎郎吐镇更多的农副产品通过网络“飞”出乡村,这些散发着独特魅力和乡土气息的农副产品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也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而这都得益于开鲁县充分利用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有力举措。
“同心筑梦农业专业合作社依托县民委39万元衔接资金打造而成,2024年县商务局为我们提供了约60万元的直播设备。电商平台是其中一个板块,目前已开展大中小型直播20余场,培育电商人才10余人。这个平台的打造为‘西辽河畔 天工开鲁’旗下五大子品牌的推广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同时也激发了全镇农牧民创业增收的内生动力,推动全镇经济发展。”吉日嘎郎吐镇副镇长、妇联主席郑璐说。
同样受益于使用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壮大乡村产业的还有黑龙坝镇高若村。走进高若村果丹皮加工厂,机声轰鸣,工人们正忙着进行果丹皮的试生产。高若村围绕增加果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做大做强果品深加工,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林果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立足资源禀赋,积极探索联农带农富农机制,盘活农村资源要素,吸纳就业,多措并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活力。
“果品加工厂由县民委投入衔接资金84万元建设基础设施,县红会出资35万元购买机器设备,现在已经开始试生产,预计年可生产果丹皮40万斤,带动周边果品销售,增加果农收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金利说。
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增收。除了高若村的果丹皮加工厂,孟家堡村的香菇产业建设项目和忠厚村的蒲公英及野菜加工项目也在开鲁县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的助力下顺利推进,蓬勃发展。
凝心聚力,感恩奋进。开鲁县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抓手,丰富和打造一系列特色品牌,画出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最大同心圆。2021年至2024年,全县争取上级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1842万元,实施设施农业、冷链仓储产业、养殖业发展、环境整治及电商发展等公益事业,支持民族传统手工艺发展、健康饮茶等11个项目,在产业融合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农牧业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效,使上级衔接资金产生了良好效益,全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吕志敏 王帅 高默含)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