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凝聚着民生期盼的愿景,化作一幕幕正在发生的幸福实景;一张张汇聚着为民情怀的“责任清单”,变为一份份“满意答卷”……增进民生福祉,努力实现收入水平更高、公共服务更好、社会兜底保障更牢,让一项项“民生清单”变为群众一张张“幸福笑脸”。这一年,我市通过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积极回应民生需求、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答好群众满意的“民生答卷”。
每一次牵线,都孕育着新的希望
——2024,我们深耕细作助推高质量充分就业
零工市场架起了群众就业“暖心桥”,越来越多的求职者在“零工市场”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56岁还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真的谢谢零工市场。”开鲁县居民刘丛宪在零工市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匹配到一份门卫工作,这让因年龄偏高在应聘时屡屡碰壁的刘丛宪惊喜不已。
我市持续完善“零工市场”服务功能,指导各旗县市区,从市场选址、设施设备、功能布局、服务制度等方面统筹谋划,提升“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水平,为广大劳动者提供一站式、全链条服务。科尔沁区零工市场设置多个便民服务窗口和功能服务区,为零工人员和用工主体提供政策咨询、岗位供求、职业培训、信息推介、劳动合同签订等服务,即时满足零工求职者以及用工方“即时快招”用工需求。开鲁县零工市场建立用工保险“日交日减”服务,高效便捷地为供需双方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2024年以来,线上线下“零工市场”累计发布用工信息6.3万个,成功实现就业6510人次。
电商直播悄然走进乡村,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就业的新引擎。 在奈曼旗大沁他拉镇,主播司秀燕正在超市内直播带货,“朋友们,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鲜牛肉,这个牛肉口感好……”
司秀燕和记者说,怎么也想不到,曾经在家里刷着别人的直播和视频的自己,如今也能直播当主角。近两年,我市积极探索新业态,鼓励有才艺、有激情的新型农牧民抓住机遇,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创业再就业,增加收入。
11月30日,“就业领航 共筑未来”2024年自治区就业服务促进月活动通辽市专场招聘会在万达广场举行。招聘会采取“现场+直播带岗”的形式进行,重点面向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退役军人、转移就业农牧民工、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及其他有求职需求的劳动者,共邀请90家用人单位参加,涵盖教育培训、互联网电子商务、医疗美容保健卫生等多个行业,提供就业岗位2700余个,可满足不同岗位的就业需求。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饭碗”端得稳,民生之本筑得牢。2024年以来,我市强化就业优先导向,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方式,多举措稳定和扩大就业,打响“通情就业”公共就业服务品牌。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6638人,完成自治区年度任务的133.1%;农牧民工转移就业43.52万人,完成自治区任务的102.63%,全市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翻开2024年就业民生成绩单,一串串数字真实有力:
全市举办各类大型招聘活动118场次,服务企业2637家次,达成就业意向7693人次。
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发展,采取专班、专人、专线的“三专”方式,主动对接174家重点企业,摸排7428个用工需求,通过通辽就业创业网、通辽就业创业官微联盟等平台按月发布重点企业用工需求清单,累计达成就业意向2800人次。
关注重点群体,累计举办4场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16场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35场农牧民工“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3场重点企业专场招聘会,基本实现了“周周有招聘、送岗到身边”。
一组组充满民生温度的数据,折射出老百姓端牢“就业饭碗”的踏实感,托起了实实在在的幸福。
每一张笑脸,都镌刻着爱的纹路
——2024,我们关爱“一老一小”托起稳稳的幸福
“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是老百姓的家事,更是民生大事。实现老有颐养、幼有善育,是解决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问题的现实检验,是坚持人民至上、增进民生福祉的具体体现。
在科尔沁区东郊街道和泽社区,一顿顿热乎可口的饭菜温暖着老年人的心,“餐厅对我们这些80岁以上的老年人很照顾,早餐主食1元不限量,午餐和晚餐主食免费、所有菜品半价。你看,这是我点的7块钱的菜,打完折我们就只花3块钱左右,希望社区餐厅能一直办下去,以后我要和老伴天天来这儿吃!”正在就餐的李万贵大爷高兴地和记者说。东郊社区除了给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务,还设立了由松鹤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的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通过日间照料、助浴、康复保健、理疗等多样化社区养老服务极大便利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在开发区滨河街道碧桂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孩子们在志愿者教师的带领下开启了一上午的学习生活。课业辅导、语言表演、舞蹈、手工制作等精彩课程,全面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内外知识的浓厚兴趣。“我最喜欢上的课是舞蹈课和古筝课,在这里我过得很充实,也交到了很多朋友。”碧桂园社区儿童王艾祁说。为给孩子们带来丰富、多元的学习和活动体验,碧桂园社区将会议室、活动室等功能室改造成了暑期托管课堂。同时有效整合社区资源,组织辖区大学生志愿者、课外培训机构教师、社区党员等各方力量,充分发挥各自学科的专业优势,为孩子们提供“教育”和“托管”相结合的暑期免费托管服务,通过“托”“管”“学”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孩子们学有所乐、学有所成。
我市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用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为老人和孩子撑起遮风挡雨的“幸福伞”,拉起兜底保障的“安全网”。
2024年,市民政局制定下发《通辽市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印发《通辽市养老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行动方案》,完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政策,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教育培训机制,养老机构全部实现医养结合。目前,全市旗县级中心养老院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增养老床位2500张,有意愿特困供养人员集中供养率实现100%,全市现有乡镇级养老服务中心78个、嘎查村级养老服务站856个,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60%,累计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7261户,为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5058人次。
2024年,我市计划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1166个,每个旗县(市、区)至少建设1所公办托育服务机构,填补68个乡镇托育空白点已全部完成。目前,全市共新增托位2099个,已超额完成新增任务,各旗县市区分别建成一所公办托育服务机构,完成填补68个乡镇空白点工作任务。
如今,一幅“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美好画卷已在通辽徐徐铺开,用心用情兜牢兜实民生底线,通辽用实际行动守护着“朝夕美好”。
每一个行动,都牵系着幸福民生
——2024,我们提速民生工程绘就幸福画卷
城市幸福与否,百姓感受最直接。2024年以来,我市下足功夫,持续做好城市更新改造,让老社区新起来,老城区活起来,让市民在老小区中感受到“新颜值”“好气质”。
老旧小区改造是通辽重点推进的民生工程之一。通过改造,让老旧小区人居环境换新颜,居民幸福指数持续升级。2024年初以来,我市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2.6亿元,通过完善小区内的基础配套设施、更新破损地下管网、翻修硬化道路、修缮维护房屋主体、有序清理弱电线路、修整补植园林绿化、增设休闲活动场所等一系列举措,改造完成了城镇老旧小区134个,176.97万平方米,惠及20118户,实现了两年工期一年完工,有效解决了老旧小区居民迫切需要的供排水、供气、供暖等问题,实现了绿化、亮化、美化效果,进一步改善了广大居民的居住环境。
冬季供热涉及千家万户,事关群众冷暖。为积极回应群众供热诉求,提升城镇集中供热保障能力,我市多措并举、精心谋划,2024年度“温暖工程”建设项目60个全部按期完工,累计完成投资8.3175亿元。其中,改造完成换热站378座、供热一次管网50.1公里、供热二次管网369.9公里,改造楼栋立管192.03公里,安装室温监测装置1.94万户。通过“温暖工程”的实施,强化了热源保障,提升了换热站的传热效率和传热面积,更新改造了老旧热网,进一步提高了全市供热安全运行水平,提高了我市整体供热质量和居民室内温度,真正让“温暖”跑在“寒冬”前,为通辽民生持续增温。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做好民生工作,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民生的接力棒不断传递,久久为功,用小实事累积成大民生,用高质量的民生答卷托起通辽百姓“稳稳地幸福”。(记者 杨永娜)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