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主战场,通辽市牢记“国之大者”,深入实施好“五个千万工程”,高质量完成好“三北”六期、一体化工程年度任务,今年计划完成综合治沙350万亩以上。健全长效管护机制,严格执行禁牧休牧、草畜平衡等制度,严厉打击滥开乱垦、破坏林草资源等违法行为,坚决守好来之不易的生态建设成果。
青绿作笔,北疆为卷。2024年,通辽市防沙治沙工作迈出历史性的步伐 。一年来,我市扎实推进“美丽通辽”建设,绿色发展基础更加牢固。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深入推进,综合治沙410万亩,超额完成一体化工程治沙任务,重点治理区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通辽市统筹推进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创新完善治沙模式,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实施“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努力实现“绿富同兴”。
生态产业化是生态价值实现的核心环节,也是生态建设可持续的必然要求。通辽市把防沙治沙与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沙地林果、中草药材、光伏新能源、沙漠旅游等优势产业,提高治沙综合效益。各地因地制宜、点沙成金,开辟出一条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绿色发展之路。
在扎鲁特旗格日朝鲁苏木查干敖包嘎查项目区,建设施工单位与2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签订以工代赈框架协议,建设网围栏和铺设沙障作业的过程中允许合作社社员以及村民通过以工代赈的形式参与项目治理工作。
“我们200多亩的草牧场在项目区内,近几年沙化严重,必须要治理了。现在要通过三年的时间进行围封治理,我也在项目区干活,一方面挣点钱,同时也能参与家乡生态环境治理。”查干敖包嘎查村民斯琴巴特尔体验到了以工代赈的好处。
在“三北”工程攻坚战中,通辽市大力推广以工代赈,各地充分挖掘项目建设、后期管护等环节用工潜力,使农牧民真正成为生态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在全市掀起了全民治沙的热潮。
为加快推动沙化土地综合治理进程,通辽市积极探索创新体制机制,以统分结合、利益联结、以工代赈、先建后补等政策措施,引导鼓励社会各界力量投身治沙事业。优先鼓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就近参与防沙治沙项目,有关项目区内防沙治沙工程的施工、管护及农机设备,优先委托给当地农牧民成立的专业合作社承担,按“合作社+”的模式,充分吸纳当地群众参与,激发全社会参与防沙治沙的积极性。(记者 王欢)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