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通辽市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着力健全志愿服务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努力构建社会工作部门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履职尽责、联动高效的工作新格局,强力推动新时代志愿服务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聚焦全域志愿,推进志愿服务队伍“专业化”。组织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等,支持和组织所属党员、干部和团员、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动员“两企三新”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动员群众就近就便参与城乡社区志愿服务。年初以来,累计新组建市旗两级志愿服务队伍145支,完善提升各类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队伍4862支,志愿服务力量逐步壮大。完善志愿者招募、注册制度,注册志愿者19.45万人;完善志愿服务组织登记管理制度,累计备案志愿服务组织1224支。9月10日,自治区首家社会工作学院——通辽社会工作学院揭牌成立,市委社会工作部与通辽职业学院校地合作,大力培养志愿服务专业人才。持续提高能力素质,举办主题示范活动6场次,72个单位和社会组织、1250余名志愿者参与活动,有效示范带动提升了全市志愿服务组织的专业化水平。
聚焦工作目标,推动志愿服务阵地“全覆盖”。打造便民为民“服务圈”,推动志愿服务阵地、站点广覆盖,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各机关单位、嘎查村(社区)建设志愿服务阵地140余个,在嘎查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窗口单位、公园广场、机场车站等打造志愿服务站点2500多个,在主城区各公园广场、旅游街区建设志愿服务驿站10个,招募志愿者600多名;扩大志愿服务“朋友圈”,重点志愿服务阵地建设提档升级,联合开展“阳光助残”“‘医’路同行”“科尔沁书虫”等15个志愿服务专项行动,有效提升基层志愿服务阵地利用水平;点亮群众生活“幸福圈”,把嘎查村(社区)作为志愿服务的主阵地,将互助式志愿服务融入到嘎查村(社区)“大服务、小办公、开放式”建设中来。
聚焦价值引领,激发志愿服务活动“新动能”。大力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以党员干部、“五老”人员、乡村能人为班底,组建各级各类分众式理论宣传志愿服务队126支,广泛开展理论政策宣传宣讲志愿服务1300余场次,直接受众1.23万余人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党员志愿者为引领组建“通辽市科尔沁沙地治理志愿服务队”,下设旗县级分队9支,各单位各领域小分队1400余支,累计开展生态文明志愿服务活动4730多场次,参与志愿者19.3万余人次。持续开展信访矛盾化解、普法宣传等志愿服务7400多场次,有效助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组建“悦来”通辽志愿服务队,为重点活动和赛事招募培训志愿者。紧紧贴近群众生活所需,聚焦百姓民生,积极组织济困解难、扶弱助残等志愿服务1.2万余场次,服务群众24万余人次。
聚焦群众需求,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化”。推动项目培育“百花齐放”,孵化培育“老孙话文明”“辣妹子”“乡村振兴三农夜校”等志愿服务重点项目147个;推动品牌运营“争妍斗艳”,争取专项资金50万元对9个品牌志愿服务项目进行扶持,积极搭建项目展示交流平台。推动服务矩阵“群芳荟萃”,建设市旗两级志愿服务项目库,全市1893个有效志愿服务项目全部入库。发布2024年通辽市志愿服务项目清单,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力量,确保各类项目在群众中间“能扎根、会服务、受欢迎”。
聚焦畅通高效,推动志愿服务机制“长效化”。不断完善协调机制,探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月调度制度,健全结对共建、培训交流、成果展示等机制,推动志愿服务扎根一线、服务基层。不断完善嘉许机制,开展志愿服务“四个一批”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市旗两级社会工作部门、各有关单位、志愿服务组织累计帮扶困难志愿者1000多人次。新建“文明团结超市”127个,有效发挥积分制嘉许志愿者3万余人次。不断完善宣传机制,市委印发《通辽市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实施方案》,将积极培育志愿服务文化作为重点任务进行推动。(记者 王晓飞)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