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盟市 > 通辽 > 正文

  改革是时代的强音,是发展的动力之源。

  202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个重要年份,通辽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全面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办好两件大事、推进现代化通辽建设,交出了一份亮眼的通辽改革“成绩单”: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加速推动高端铝产业向“绿电铝”“价值优”转型升级》,荣获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聚合府院联动优势 打通多元解纷路径》,获评法治时代创新论坛2024年法治创新案例;

  《数字赋能“五维”协同共促DIP支付方式改革》,入围国家医保局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典型案例;

  《打造“8分钟法律服务圈” 实现优质服务移步可至、触手可及》,入选全国《市县法治建设案例选编》;

  创建国家级“千兆城市”,获评“2024中国领军智慧城市”;

  成功获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

  ……

  一项项荣誉见证着2024年通辽全面深化改革前行的轨迹,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凝聚改革共识

  改革方向更明确、步伐更坚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吹响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时代号角。

  市委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系统谋划部署,一体推进落实,形成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通辽任务书”:

  制定《中共通辽市委员会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现代化通辽建设的实施意见》,绘就改革新蓝图;

  健全完善《关于贯彻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纵深推进重点改革落地落实工作方案》,分领域清单化明确任务266项,推动形成“1+1+8”改革落实体系;

  深入开展营商环境争优、服务业攻坚突破、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紧密型医共体改革、打造生态保护修复样板、“三不腐”体制改革等“六大攻坚行动”,确保各领域改革快推进、早见效。

  改革,要谋在深处,干在实处。

  一年来,市委深改委充分发挥统筹谋划、牵头抓总作用,谋划年度改革任务129项,推出“执破融合”改革通辽实践样本、“授权乡镇巡村”左中模式等一批首创性、集成性改革创新举措。

  对标看齐。修订完善市委深改委“两规则一细则”,对标落实中央深改委重大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深改委工作要点,不断加强整体谋划设计,做到对“改什么、怎么改”心中有数、手中有招。

  以上率下。建立深改委委员领衔推进重大改革、改革述职制度,由市委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兼任改革办主任,形成市委、市委深改委、旗县市区委深改委和专项小组“一盘棋”推进改革的生动局面。

  督察问效。将重大改革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和巡察内容,建立“三单一函”工作机制,完善“双月调度、每季通报、全年考评”推进机制,推动重大改革协同联动、走深走实。

  发挥牵引作用

  发展动能更强劲、活力更澎湃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2024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8%,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高速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6%,位居全区前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1%,创7年来最好水平……

  一串串醒目的数字,为通辽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我市牢牢牵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引领带动各领域协同深化,为推动全市质量变革、效率变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擦亮“近悦远来 营在通辽”品牌——

  创新推出“高效办成一件事”“无证明城市”等118项国家级、内蒙古自治区级亮点举措;

  全区首创“企业信用修复前置服务”机制,完成市场主体信用修复483户;

  全市12345便民热线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办结率均达95%以上……

  一年来,通辽市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来抓,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年”专项行动,营商环境区域竞争力整体跃升,跻身全区第一方阵,获评2024优化营商环境惠企利民实践城市、2024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最佳城市,信用监测排名晋级全国百强。

  栽好梧桐树,引来凤凰栖。2024年,全市签约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609个、签约额2457.37亿元;新开工千万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83个、投资额466.6亿元,实现国内到位资金393.64亿元。

  一年来,通辽市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不动摇,聚焦“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深化开展“优化招商引资创新年”行动,积极探索“基金+”“社会资本+”等招商新模式,聚力以“营商”之变求“赢商”之果。

  铸强工业强市“硬脊梁”——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引擎。高端重型装备制造基地已见雏形,铝镍硅绿色新材料产业产值接近千亿元,联晟新能源和梅花生物被评为自治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科尔沁、扎鲁特、奈曼工业园区被列入自治区创建高水平工业园区重点支持园区……

  一年来,通辽市围绕再造一个“通辽工业”发展目标,持续实施“工业倍增”计划,久久为“工”、以“链”聚势,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工业项目234个,新增规上企业40户,通辽工业在创新中突破,在蝶变中成长,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炼就科技创新高“研”值——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成立全区首家科技服务业协会;建成“蒙科聚”通辽分中心线下平台;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实现“破零”;霍林郭勒市工业园区绿色供电多元储能协同控制系统研发与示范应用项目启动……

  一年来,通辽市坚持以科技“突围”工程为引领,深入推进科技型企业“双倍增双提升”行动和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全市新增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15家、创新联合体11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65家,净增科技型企业55家,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长23.9%,为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在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推动下,通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实现着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华丽转身。

  跑出对外开放“加速度”——

  开放,是支撑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活水源流。通辽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批设立;霍林郭勒市获批生产服务型自治区级物流枢纽;3A级以上物流企业居全区首位;跨境电商O2O通辽机场和摩尔城体验店投运……

  一年来,通辽市主动融入国家向北开放的“桥头堡”建设,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开展对外开放工作,发行中欧班列8列,货重8641吨,货值2.32亿元,全市9个旗县市区实现了出口全覆盖,为全市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夯实农业农村“压舱石”——

  粮仓肉库再展“丰”景。一年来,通辽市加快现代农牧业强市建设,持续推动千万亩现代节水高产农业示范区、“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建设,乡村振兴动能不断增强。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接续开创全国粮食主产区万亩、十万亩、百万亩单产纪录,新建高标准农田313.7万亩,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858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94.1亿斤,增产5亿斤以上,粮食生产实现“二十一连丰”。

  畜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肉牛存栏达到395.5万头,全市肉牛屠宰加工量增长44.1%,肉牛全产业链产值达450亿元,成功举办第十七届全国牛业发展大会,“通辽牛肉”品牌价值271.6亿元,位居全国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前列。

  聚焦民生福祉

  任务推进更迅速、落地更坚实

  通辽市坚持系统思维,一体推进民主法制、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全力突破、多点开花,不断提升为民本色和高质量发展成色。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一年来,通辽市始终坚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全力将改革力度转化为民生“温度”。

  改革,让就业保障更加充分。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探索实施“事业编企业用”试点和专业技术岗位“周转池”改革,创新“零工市场+”模式,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高质量就业促进机制,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58万人,农牧民转移就业43.57万人。

  改革,让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实施优质资源扩容行动,全方位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格局,新增学位园位4320个,组建义务教育集团44个,成立市域内高校联盟,构建“专业链+产业链+服务链”三链融合人才培养体系,让城乡孩子不仅“有学上”更能“上好学”。

  改革,让健康通辽更加可及。持续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和医保DIP支付方式改革,在全国范围率先建立“五维一体”综合管理平台,组建城市医疗集团2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7个,成功打造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库伦模式”,获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入选自治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示范城市、“中国-世卫组织双年度合作”医改项目试点城市。

  改革,让文化供给更加丰富。培塑“理悦通辽”“知悦通辽”等6大品牌,开展文化惠民活动2700余场,举办西辽河文化节、8·18哲里木赛马节等特色文旅活动700余场,悦来河旅游休闲街区晋升自治区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改革,让社会治理更加精细。“无讼无访”嘎查村(社区)“双建”改革成效显著,在全区率先推行“调解优先、分层递进、司法兜底”的一站式、一体化调处服务模式。健全府院联动机制,成功打造“执破融合”改革通辽实践样本。持续完善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创新实行“代办+化解+领导代办”模式,全市各类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21%。

  改革,让民主法制更加出彩。成立市旗两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会,创新打造“1+8”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品牌。健全“委员工作室+委员履职管理+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全链条工作机制。颁布全区首部政务服务便民服务热线管理地方性立法——《通辽市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完成《通辽市排水条例》第二部民生立法。

  改革,让绿色根基更加夯实。深入推进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探索新能源+治沙场景应用,完成综合治沙410万亩。建立跨省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协作机制,西辽河干流实现26年来最长过流。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创新新能源跨区域合作模式,新能源装机1410万千瓦、占比超过60%,绿电占比达到31.39%。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

  通辽市用一项项具体细微的利民举措、一个个可感可及的生活改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强化典型培育

  改革引领更有力、亮点更纷呈

  2024年,我市完善改革典型“挖掘、培育、宣传、推介”一体化工作机制,聚力搭建改革宣传矩阵、讲好改革故事,通辽改革的朋友圈,辐射面越来越广了。

  先行先试,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

  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奈曼旗晨丰220kV、广星66千伏等4所变电站已建成投运;

  农村牧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取得突破,开鲁县已有5宗土地成功入市;

  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推进解决草原过牧问题试点改革成效显著,典型经验被人民网转发;

  “授权乡镇巡村”试点有序推进,成功打造“授权乡镇巡村”左中模式……

  一年来,我市充分发挥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具有通辽特色的鲜活经验。

  培塑品牌,以靓丽成色彰显改革效能——

  多维呈现“通辽特色”。《通辽市开启“政小通”全时直播直办服务 让企业群众办事更便利》等6个案例入选智慧行政审批改革典型案例;《通辽市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动实践》《体检式监管 服务型执法 聚力打造市场监管新模式》在《内蒙古日报》连版刊发;“小田并大田的福林探索”改革经验得到3位自治区领导批示。

  全景展示“通辽做法”。全区率先分领域召开10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现代化通辽建设”系列主题发布会,利用《通辽新闻》《通辽日报》、“通达融媒”官方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等全媒矩阵,集中亮特色、展风采、晒成色,全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浓厚氛围。

  新年开新局,改革正当时。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全市上下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用好改革“关键一招”,高举改革旗帜、坚定改革信心、勇担改革使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通辽实践新篇章。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编辑:吴迪
10991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青城荷花别样红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