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乌兰察布市聚焦农村牧区老年人居住分散、生活难、吃饭难、看病难等突出问题,以建强农村幸福院为抓手,因地制宜体系化推进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有效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构建和谐社会、增进全民福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要让老年人住得好,才能让幸福晚年触手可及
“如今,得益于国家的政策,冬天我们再也不用自己生炉子取暖,上厕所也变得极为便利。住所经过改善,窗户换得严严实实,彻底告别了受冷冻之苦的日子,让我们住得既舒心又安心。”李团圆是商都县三大顷乡养老服务中心的一名老人,入驻该养老服务中心后,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李团圆对现在的幸福生活赞不绝口。
李团圆所享受的幸福晚年环境,得益于我市积极围绕打造幸福院“升级版”所作出的努力。我市通过利用闲置村委会用房、闲置学校、村集体租赁闲置民宅等方式持续建强农村互助幸福院,不仅院内配备各类生活基本设施、实现各户均有菜园和储物间,而且针对各户用水困难、如厕不便、供暖不好等问题,进行户内“三改”、院内“三修”。目前,全市共有农村互助幸福院475处34477户,入住23617户、近4万人;已完成11737户幸福院升级改造,计划到2028年底全部完成改造任务。
“新建农村互助幸福院的建设资金来源于扶贫、财政、住建、发改、民政、残联等多个部门的项目资金,其配套基础设施及相关农牧配套项目的建设费用,则由相应的业务部门项目资金来承担。适老化改造则充分利用乡村振兴、住建领域、民政等专项资金来开展。为了进一步提升幸福院的整体环境,我们整合了政府债券资金、京蒙帮扶资金、福彩公益金等各类资金,对院内屋顶、门窗、墙体、道路以及院落环境进行了整修。”市民政局局长吴云霞表示,全市累计整合各类资金6000万元用于“三改”,投入政府一般债券等资金8100万元用于“三修”。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11个县级养老服务中心、63个乡镇级养老服务中心、256个村级养老服务站,构建起覆盖县乡村的三级综合养老服务网络。
要让老年人住得安心,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障体系是关键
“食材新鲜、荤素搭配合理、菜品丰富,吃饱又能吃好。”在察右前旗黄茂营乡红胜幸福院的为老餐厅里,冯啓老人对这里的饭菜赞不绝口。他向记者介绍,自己一个人做饭只能简单一点,多数时候凑合吃一口,总是重复着吃很乏味,而为老餐厅便民又实惠,解决他的吃饭难题。
“在乡级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方面,全市已成功建立了83个农村老年食堂。这些食堂通过承包、委托等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引入了12家餐饮企业,为老年人提供包括‘平价堂食’和‘上门送餐’等多种助餐服务。”市民政局副局长魏君毅表示,在确保老年人饮食品质与生活便捷性的同时,我市同样高度重视医疗保障体系的健全与完善,组织了13家医疗机构,采取县级养老服务中心与县级医院结对、乡镇卫生院进驻乡镇养老服务中心、村卫生室进驻村养老服务站的方式,实现医疗资源精准下沉至农村老年人身边、家边、周边。
此外,乌兰察布市积极倡导互助服务,促成200多对低龄健康老年人与高龄、失能、特困老年人结对帮扶,并打造“乌兰志愿时间”品牌、推行“点单”服务,逐步构建起一个覆盖全面、响应迅速、服务精准的养老服务体系,为全市老年人创造了更加和谐、温馨、便利的生活环境。
要确保幸福院有效运行,在于不断完善制度机制
市政府将“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清单,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并将农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纳入旗县党政领导班子绩效考核重要指标,分阶段对各项目标任务进展情况进行考核。
“为了完善幸福院的管理制度,确保其有效运行,我市积极探索并实施了‘基层三管’模式,即由村党组织书记兼任院长,或由主管部门招聘事业心强且群众威信高的人员担任院长,以及在院民自治意识和自治能力较强的情况下,由院务管理委员会组织院民进行自我管理、互助服务。”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杨静表示,无论采取哪种管理方式,都优先保障有意愿的五保户、低保户、计生户、空巢独居老人,以及来自“空壳村”“老龄村”和自然村的老年人入住,并为他们提供独立的家庭式生活空间。
此外,乌兰察布市为提升农村养老服务品质,制定了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管理运行办法、高效能管理服务办法、市县两级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县乡两级养老服务中心推行法人管理,通过“公建民营”引入16家专业养老服务企业,在87个具备社会化运行条件的养老服务中心(站)提供标准化养老服务,培养了一批专业的护理员和为老服务人才。
养老,是最大的民生。让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老有所养”,事关千家万户幸福安康。下一步,乌兰察布市还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成符合我市实际、覆盖全体老年人,以及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可推广的农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使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让养老服务成为幸福乌兰察布最温暖的底色。(记者 郝帅鹏)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