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兴安盟致力于将弘扬红色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教育相结合,精心策划并实施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十个一”红色主题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充分挖掘和利用了当地的红色资源,旨在促进各族群众的全面交流、广泛交往和深度交融。
1月20日,记者在兴安领创·展示体验中心,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们正沉浸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他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参观精美的非遗文创产品,亲身体验中华民族代表乐器,虚拟试穿中华传统服饰,深切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想不到还可以用这样生动直观的形式来展现,在这里我还体验了红色文化、农耕文化、草原文化,看到了兴安盟的剪纸、银器制作等特色产品,深刻感受到了兴安盟深厚的文化底蕴,领略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张菁粤深有感触地说。
承担这次讲解任务的孟莹,是一位95后的姑娘。开馆以来,她平均每天要进行4场讲解,2万多字的讲解词早已烂熟于心。对她来说,讲解不是单纯的背稿,更要让民族文化活起来,让非遗传承真正浸润到听众心中。
作为“十个一”活动的重要环节,兴安领创·展示体验中心精心布置了代表各旗县市特色的实景展厅,设置了互动体验区,推出研学实践活动,让游客在“情与景”的互动中,全方位体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盛宴”。
兴安盟实施的“十个一”红色主题系列活动包括在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经历一段光辉岁月”;在五一会址“感受一次五一大会”;在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工作委员会办公旧址“聆听一次党中央的声音”;在兴安领创“体验一次共有精神家园”;观看一场红色舞台剧;听一次“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专题课;学唱百首北疆红色歌曲并听一次“赞歌”背后的故事;赶一场“石榴籽”邻里文化大集;植一片“枫榆同舟”团结林;走一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系统串联起盟内重要的红色文化场馆,引导各族群众在“学、看、听、走”中,心手相连,守望相助。
目前,兴安盟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有8处,为了充分利用这些场馆,讲好红色故事,2024年,兴安盟在部分场馆内新增展厅、增设电报模拟研学教室、更换设备和展板,深入挖掘利用红色资源,借助前沿科技手段搭建更加丰富、多元的展览平台,充分发挥红色教育主阵地作用,努力让革命文物“活”起来,推动红色旅游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据统计,2024年仅“一馆三址”共接待参观团体3186个,接待参观游客近90万人次,游客体验感更加丰富、代入感更加震撼。
兴安盟的“十个一”活动不仅让群众深刻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魅力,更让各族群众在参与中增进了彼此的感情和认识。这些活动为兴安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样本。(记者 伊秀秀)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