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泉县赛银花浆果智慧农业产业园工人采摘草莓
近日,笔者走进兴安盟突泉县赛银花浆果智慧农业产业园,温室大棚内空气温润、绿意盎然,一株株蓝莓树竞相绽放着雪白的花朵。
“再过几个月,这些‘白铃铛’将变成‘蓝珍珠’,实现上市销售。”赛银花浆果智慧农业产业园管理员张静介绍说,产业园主要以蓝莓、草莓等高品质莓类种植为主,采用智慧能源系统保障冬季低能耗供暖,配套现代灌溉系统和数字化生产系统,不断完善生长模型,实现智慧化种植。
突泉县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南麓。近年来,智慧农业正悄然改变着这片土地的农业面貌,从人工种植到机械操作,从“靠经验”到“看数据”,生产方式的转变成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手。
智能温室大棚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还能提高防灾能力。入冬以来,当地经历过几次大风降温天气,但突泉县聚美恒果四季采摘园却未受影响,大棚内的草莓红艳诱人,采摘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地分拣、装箱、发货。
笔者发现,与普通大棚相比,棚内墙上的智能放风控制器和补光灯格外引人注目。依靠这些物联网终端设备,农民能实时掌握大棚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指标。“有了智慧农业设施,大棚‘关门、盖被’都不再需要人工操作。遇到雨雪等降温天气,温控设备会自动关闭通风口,让棚内环境保持适宜草莓生长的状态。”采摘园管理员李静说。
不仅如此,智慧农业还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赛银花现代农业生态园区种植平菇大棚的农户梁俊宝就是受益者之一。
走进梁俊宝家的平菇温室大棚,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平菇水灵鲜嫩。“大棚种植蘑菇不受季节限制,生长速度快、生长周期短。一个菌包至少可以采摘2到3茬,一天能采收鲜菇100斤以上,直接销往县内的商超、饭店,经济效益挺好的。”梁俊宝笑着介绍说。
近年来,突泉县在智慧农业上不断发力,已经打造了3个规模化设施农业产业园区,共有设施大棚4000栋,年生产反季节瓜菜1.14万吨,实现产值4.5亿元,带动农户近3000户,户均增收1.2万元以上。(曾令刚)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