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因为手有残疾把家里15亩地全租出去,一年才有5000元收入。现在不一样了,在村‘农联体·合作社’的帮助下,1亩地只交50元代耕代种费,等着收粮就行了。现在一年光卖粮的钱就有1万多元,我再干点儿零工,也能收入不少。”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混都冷嘎查脱贫户杨成林笑着说。
为解决嘎查村集体经济薄弱化、生产低端化、土地碎片化等一系列困扰农村发展问题,乌兰浩特市以创办“农联体·合作社”为抓手,把分散群众组织起来,闲置资源整合起来,构建稳定高效的农民利益联结机制,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多方共赢”的致富新路子,助农纾困,带动增收。
“在党组织的带领下,收入越来越多,心里别提多舒坦了。”义勒力特镇东包达力干嘎查村民安双喜满脸喜悦,“以前不仅受累,收入还不高,一年下来攒不了多少钱。”随着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农联体·合作社”,安双喜也毫不犹豫地加入进来,省时省力解放了双手,也有了更多时间照顾家中老小。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乌兰浩特市,“农联体·合作社”已带动100余户脱贫户、监测户、弱劳动力户,通过提供社会化服务或土地流转,助力增收近200万元。
“一方面,我们鼓励嘎查村党组织自主领办或挖掘乡土人才组建联村‘农联体·合作社’,通过农业生产集约化的优势,为农户提供全方位托管式社会化服务。部分脱贫户、监测户、弱劳动力户更是以优惠价格,甚至免费享受社会化服务,进一步降低农户种植成本。另一方面,鼓励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的脱贫户、监测户、弱劳动力户等群体,通过发展庭院经济或外出务工来不断提高收入。2024年,脱贫户、监测户、弱劳动力户通过发展庭院经济收入约40万元,外出务工收入90.5万元。”乌兰浩特市委组织部组织二组组长水福生介绍说。
如今,乌兰浩特市“农联体·合作社”带动增收就业解民忧,成为了带领村民开启小康之门的“金钥匙”。(尤佳)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