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划区轮牧、增牛减羊等相关政策的下发与落实,越来越多的牧民开始注重草畜平衡,开始按照季节对草场进行划区分割、循环放牧,根据牛羊不同的生长状态进行轮牧,形成了现代化的畜牧业发展方式。
生活在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别力古台镇阿拉腾杭盖嘎查的丹迪嘎老人经过多年的探索,在传统的畜牧模式上进行改进和创新,不仅让周边的牧民羡慕,这个在牧民们和旗里的领导口中被称呼为老丹的老人,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牧区现代化科技示范点的主人。
牧民会算账
去过牧区的人大都知道,牧业点距离牧民的住宅不远,每到夏天,蚊蝇肆虐,气味难闻。可是在老丹家里,却见不到这些景象。房前屋后,是老丹自己种的果树、各种时令蔬菜,还有做风干牛肉的卫生系统。
指着房后那片草长得齐腰高的草场,老丹自豪地说:“我的生活区和放牧区是严格分开的,这五六百亩草场,只用来打草,不放牧。生活区就要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此外,颇有经济头脑的老丹还在自家院子里立起了几座漂亮的蒙古包,建造了木质凉亭,专门搞旅游。“在我这里,手把肉、奶食品什么的不算特色,大家都是奔着我的稀罕蔬菜来的。打造这样的生活区,不仅能提高自家人的生活品质,还能搞创收,何乐而不为。”
在老丹家的房子后面,有一座占地两亩左右、总投资77万多元的饲料大棚。老丹说,这是前几年政府针对牧民的财政扶持项目,个人出资15%。当时,有的牧民嫌麻烦,想到自己还需要投入十几万块钱,就没干。老丹的脑子一转,信心十足地参与了这项投资,如今确实尝到了甜头。
得益于现代科技,老丹家大棚里的青贮玉米每年可以收获4茬儿,每茬儿都能长到四米高,紫花苜蓿每年可以收割6茬,也都是1米多高,含水量足,营养丰富,比起草场内自然生长的饲草,牛羊更爱吃。
按照老丹的经验和计算方法,这两亩大棚内种植的饲草产量,相当于2000亩草场内自然生长产量的总和,而且到了收割的时候,只需要雇两个人,每人每天100多元,一两天就割完了,省时省力省钱。
此外,在多个政府项目的扶持下,老丹家还建起了暖棚、储草棚、育肥棚共400多平米,总投入十几万,基础设施的现代化给老丹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暖棚提高了接羔的成活率,储草棚用于储存下充足的草料,春季饲草料供应不再是问题,育肥棚用于待产母羊的补饲和羔羊的育肥,能让每只羔羊平均增值150元左右。
省出来的生态能手
老丹家的牧场面积不算大,一共6800亩。家里共有500多只羊,50多头牛。按照草畜平衡原则,这样的草场面积饲养这么多头(只)牛羊,是不利于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为了保护生态,老丹却坚持下来了。他早就想明白了,传统的牛羊饲养模式,在浪费草料的同时对草场的破坏更大,老丹的办法是把自家的草场分成10多块“小牧场,再根据牛羊的身体需求和草场的生长状态进行轮牧,给草场休养生息的时间。
很会算账的老丹告诉记者,循环放牧的方式坚持下来,加上分隔养殖方式,还能省下雇人放牧的工资。“现在羊倌的工资是很高的,一年下来怎么也得八九万元。采用这种放牧方法,我和老伴自己就可以随时看管着牛羊,不怕走丢,不怕吃不好,很省劲儿。表面上我是花了40多万元,把草场分隔开了,但是长期来算,还是能省下很多钱的。俗话说,省下的就是赚下的嘛,哈哈哈……”
牧区现代化示范点
2020年8月9日,内蒙古自治区推进牧区现代化试点工作现场会召开,老丹所在的阿巴嘎旗,作为自治区牧区试点在会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像老丹这样的畜牧业经营模式和家庭生活模式,已经被当地政府纳入试点范围,当地政府领导多次到老丹家实地考察,并准备因地制宜进行推广。这些日子,除了每天经营好自己的草场,老丹这个“大红人”还时不时要去趟政府,分享他的“算账经”和“放羊经”,让更多的牧民受益。
北疆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