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节气,屋外寒风凛凛,屋内热火朝天。
在赛合劳务服务有限公司繁忙的生产车间里,十几台草帘编织机和自动卷帘机开足马力、线辊飞转,结实耐用的稻草帘整齐下线。这几天,在此工作的牧民们正加紧赶制一笔1000万米的稻草帘订单,可满足明年15000亩沙地治理的物料需求。
这个从牛棚里“起家”的公司,位于苏尼特右旗赛罕乌力吉苏木敖伦淖尔嘎查,公司创立者高娃说:“我们的效率很高,一天的产量就能满足150亩草方格沙障的物料所需。”
高娃所在的敖伦淖尔嘎查,沙地面积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60%,从小到大,风沙一直是她心里过不去的坎。成立公司之前,高娃曾参与过旗里和二连浩特市的治沙项目,心细的高娃从中发现了机遇。
“我们铺设沙障所用的稻草帘都从外地运过来,运输时间长,成本也挺高,有时因物料短缺延缓了项目进度。如果能就近生产稻草帘,供应本地治沙项目,能省不少事。”萌生了投资生态产业想法的高娃,开启了转型发展之路。
说干就干!今年,高娃主动将自家6000余亩草场申请了禁牧,处理了剩余的50头牛,一心投入到治沙产业中。她将500平方米的闲置牛棚改造成生产车间,购入设备开办沙障物料加工企业,助力家乡生态建设,为治沙工程降本增效。
自10月份投产至今,赛合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已吸引了50多位牧民参与到生产中,增加了冬闲时期的非牧业收入,其中还包括6个脱贫户。
乌云其木格已在车间工作了2个多月,月薪超5000元,再加上每月政府为鼓励脱贫户务工的500元补贴,对她来说今冬的收入相当可观。
因人均草场面积小,养殖收益不高,在高娃的示范带动下,今年乌云其木格也主动将自家4000亩草场申请了禁牧,她告诉记者:“大家的工作积极性都很高,到明年4月份,我和其他几户牧民在稻草帘加工中所获得的收入,比过去一年养畜收入还要高些。”
为了让牧民们熟练掌握技术,保证生产效率,高娃还专程到外地学习,手把手对牧民们进行指导,并严把从原料购进到产品出厂的各个环节。高娃说:“能参与到防沙治沙工程中,为家乡生态建设出份力,还能带动大伙儿一起干,这非常有意义。”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投资生态一举多得。把产业发展“嫁接”到生态建设上,壮大村域经济,提高治沙综合效益的同时,还带动了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牧民不仅是生态建设的主动参与者,也是生态红利的直接受益者。
投产至今,该公司已生产170万米稻草帘,其中70万米已被用到防沙治沙项目中。“明年初,我打算将闲置的草料库改造成更大的厂房,再增加10台设备,进一步扩大生产量,为家乡的防沙治沙工程贡献更多力量。”说起即将到来的2025年,高娃的话语里满是憧憬。
■记者手记:
治沙,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也同样利在当下。
如何让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步入良性循环?既要有“绿色底蕴”,更要有“绿色动能”。从申请禁牧到改造设施再到转型发展,以高娃为代表的“沙窝子”牧民们,走上了一条“生态+产业”的融合发展之路,其中思路的转变是关键。
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如今,越来越多的职业牧民成为了职业生态建设者,“生态+”也陆续延伸出众多产业链。未来,投资生态一举多得的故事将会越来越多。(记者 刘博 罗婷婷 武承泽 见习记者 张子文)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