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盟市 > 锡林郭勒 > 正文

  初春的正蓝旗草原,冰雪消融,万物复苏。随着气温回暖,牧民们迎来了接犊保育的黄金期。在赛音胡都嘎苏木那日斯图嘎查,牧民乌日吉木斯家的棚圈里,新生牛犊毛色光亮、体格健硕,正依偎在母牛身旁进食。“从2024年11月到现在已接了20多头牛犊,还有40多头母牛待产,预计4、5月全部完成。”乌日吉木斯笑着说。

  应对春寒挑战,科技装备成为畜牧业的关键支撑。新建的保暖棚内电辅热设备稳定运行,新生牛犊身着定制“保暖衣”,自动饲喂系统配合草料搅拌机精准投喂,200吨青贮、60吨牧草与10吨精饲料形成科学饲喂方案。乌日吉木斯算了一笔账:通过将青贮与草料混合制成精饲料,喂养成本从每头每天17元降至10元,既省钱又营养。2024年,她家通过科学养殖成功接育35头牛犊和40只羊羔,增收超20万元,其中80%为优质西门塔尔牛,经过10年品种改良,每头售价较传统品种高出2000元至3000元。

  同样,在正蓝旗的黄旗嘎查锦塔拉养殖专业合作社,也有135头新生牛犊。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级核心育种场,这里现存栏211头华西牛能繁母牛。合作社负责人朝克图介绍:“今年已接犊135头,预计2025年5月达190头,成活率达到100%。”合作社自2022年成立以来,依托国家肉牛遗传评估系统,采用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严格建立系谱档案,实现种群基因持续优化。

  从暖棚里的智能温控设备到育种场的基因数据库,从牧民账本上的效益增长到自治区级核心育种场的创建,正蓝旗正沿着科技兴牧、产业富民的道路稳步前行。在这片孕育生机的草原上,传统畜牧业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奏响了乡村振兴的激昂乐章。(记者 王馨雨)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编辑:吴迪
10589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美国旧金山湾区民众集会抗议针对亚裔的歧视行为和仇恨犯罪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