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坎帕拉3月31日电 (记者黄培昭)“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在位于坎帕拉的中乌友好医院隔壁中国医疗队生活区墙壁上,这16个大字格外醒目,这也正是中国援乌干达医疗队救死扶伤、无私造福当地民众的真实写照。这些远赴异国他乡的中国医生,以他们的默默奉献,扛起了援外医疗旗帜,不断铸牢援外医疗精神。
几天前,在中乌友好医院,第22批中国援乌干达医疗队成功完成首例腹腔镜下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手术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患者于术后12小时内顺利出院。术后,中乌友好医院外科主任玛萨瑞克·罗伯特紧紧握住了季健医生的手,他对腹腔镜手术成功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罗伯特真诚地说,腹腔镜等微创手术对自己和中乌友好医院的外科团队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相信在中国医生高超技术的带领下会让自己得到更好的成长,让这里的患者得到更好的治愈。患者家属说:“感谢您中国医生,上帝保佑你我的中国医生朋友”。
今年年初,中国援乌医疗队还成功为患者实施颈部巨大肿块切除手术。43岁的卡兰德向医生讲述自己颈部发现一肿块,已经严重影响生活,呼吸不畅,需要右侧卧位才能短暂入睡。医疗队张辉医生检查后,发现该患者的颈部偏左侧有一个巨大肿块,并伴有呼吸道压迫症状。医疗队队长郭致平组织了多学科的术前讨论,评估手术和麻醉的风险,为手术做了充分的准备。医疗队克服重重困难,使用当地医院提供的手术器械进行了两个小时的手术,最终取得圆满成功,受到当地医生和患者的交口称赞。罗伯特医生说:“自从有了中国医疗队,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得到了很大改善。”
2022年6月9日,第22批中国援乌干达医疗队赴任。在完成交接工作后,医疗队即在中乌友好医院以及华侨华人门诊有序开展工作,截至2023年2月28日,在中乌友好医院共接诊病人6000余人次,手术825台次,抢救病人38人次。在中乌友好医院工作期间,开展了首例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手术治疗及首例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术,填补了中乌友好医院相关手术及麻醉的空白,近期还开展了中乌友好医院首例腹腔镜下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
医疗队不仅仅在中乌友好医院工作,还在驻地设立华侨华人门诊,并坚持24小时值班,工作9个月多以来华侨华人门诊接诊量达2000多人次。工作至今,医疗队已诊治华人疟疾60余人次,其中6例重症,均出现脑疟、呼吸衰竭、全身多器官功能损伤等情况。医疗队感染科毛霖、队长郭致平多次在夜间进行急会诊,与当地医生共同讨论救治方案,为中国在乌华人实施有力医疗保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第22批援乌干达医疗队被国家卫健委授予“2022年卫生援外工作表现突出集体荣誉”,在2022年度使馆组织的“乌干达中国商会2022年年会”上,医疗队获得“商会工作特别贡献企业奖”,队长郭致平获得“商会工作特别贡献个人奖”、队员毛霖、季健、张辉、李晓斌获得“抗疫先进个人”的表彰。对于这些荣誉,医疗队长郭致平说:“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能在遥远和相对落后的非洲履行医生救死扶伤的义务,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今年2月6日,乌干达《新景报》刊登题为《心连心的合作:中国医疗队的贡献挽救生命》,文章写道:谚语有云“患难见真情。”倘若放在中国和乌干达关系的大背景下,这种表述再恰当不过了,它是对两国关系的最佳写照,描绘了双方互惠互利和尽显兄弟情谊的合作。文章说,自1983年中国向乌干达派遣医疗队以来,已有成千上万乌干达人从中国在该医院提供的服务中受益。
《新景报》写道,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发达国家奉行疫苗民族主义,中国却展现出大无畏的气概,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并肩合作,通过向包括乌干达在内的非洲国家捐赠数十亿剂疫苗来确保许多人得以接种。此外,中国还与阿尔及利亚、埃及和摩洛哥等非洲国家分享技术并联合生产新冠疫苗。“中国与非洲各国的关系在所有方面都植根于具体而不是冠冕堂皇的空话,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愿景的证明。”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