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022年11月24日,行人经过韩国首尔明洞街区开设的一些换钱所。 新华社记者 王益亮 摄
□ 本报驻韩国记者 王刚
韩国一项调查显示,在韩国社会中,有近53万名韩国青年因从不与他人交际而“与世隔绝”,长期处于孤立状态。韩国保健社会研究院称,与非孤立青年相比,孤立青年整体上感觉不到幸福感,这一情况凸显出他们在社会环境里的脆弱性。与此同时,近来韩国连发多起“随机行凶”案,频频出现网络“杀人预告帖”,都与“孤立青年”有关。这引发韩国社会广泛关注。
隐藏在社会各处的“定时炸弹”
据报道,韩国近期频发的“随机行凶”犯罪嫌疑人大部分是无固定职业的20至30多岁年轻人。8月3日下午,22岁的崔元钟在京畿道盆唐线书岘地铁站对不认识的平民行凶,造成1人死亡,13人受伤。伤者中一名20多岁的女性至今仍处于脑死亡状态。警方初步断定,崔元钟在2020年被诊断为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碍后停止治疗,陷入被害妄想而犯下了罪行。此前的7月21日,33岁的赵善在首尔地铁新林站附近,持刀伤人造成1人死亡3人受伤。
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难以进行健康社交生活的青年正在出现,这与目前韩国经济低迷不无关系。据推测,韩国最近两三年间急剧增加的“孤立青年”约有61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被关在房间里,与外界隔绝。
“让韩国社会动摇的‘随机行凶案’不是单纯的个人违法行为而是社会治安恶化的征兆”,韩国《京乡新闻》的报道这样形容最近韩国社会现状,韩国过去也发生过被社会孤立的边缘人报复社会的随机袭击事件。1991年当时21岁的金容济表示“我想向世界报仇”并在首尔汝矣岛广场驾车疾驰,造成23人死伤。之后又发生了2008年论岘洞考试院杀人事件、2016年碧梧山隧道枪击事件等。
韩国中央大学社会学教授申镇旭表示,“最近的事件让我们看到了韩国社会问题的严重性”。
韩国东国大学警察行政系教授郭大庆表示,“社会纽带已经断裂的人变成隐藏在我们社会各处的定时炸弹”。
不良网站成为青少年犯罪温床
而最近在韩国社交媒体中频繁出现的“杀人预告帖”同样是一种社会病理现象。自7月首尔地铁新林站发生持刀行凶案之后,韩国预告将进行类似犯罪的网络帖文已达近400篇。韩国警察厅国家侦查本部8月17日表示,截至当天上午9时,全国共发现393篇杀人预告帖文,171名发帖人落网,其中19人被捕。虽然韩国警方进行了严厉打击,但发帖的人反而持续增加。虽然超过半数的发帖人是不足20岁的青少年,其最大理由居然是“恶作剧”。
此前某网站的“忧郁症频道”被举报成为青少年犯罪的温床,韩国广播通信审议委员会对其作出了“强化自律管理”的行政警告。实际上,犯有“妄想症”的崔元钟4年前就曾在该网上活动,并显示出明显的反社会倾向。
后疫情时代经济状况没有好转,就业形势更加不稳定,这些都增加了韩国年轻人的消极情绪。
韩国中央大学社会学教授李炳勋认为,经济低迷和就业政策失败让韩国青年人无法独立,他们正在经受这种过渡期的挫折。由于青年社会整体的不平等、不稳定心理逐步累加,现在似乎已经超过临界点。
有专家指出,精神上孤立的韩国青少年,希望通过这种不当方式引起别人注意,这可以看作是一种渴望被外界认可过度的病理现象。
随着网上“杀人预告帖”泛滥,韩国社会重新响起对网络空间进行强化管理的声音。
韩国国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崔恒燮表示,如果网站放任传播各种憎恶情绪和暴力倾向,未来将面临问责问题。
政府出招帮助走出困境
接连发生的多起“随机杀人”案及网上“杀人预告帖”引发了韩国社会的高度关注。
8月17日,韩国总理韩德洙在主持国务会议时表示,“随机行凶”是一种严重的犯罪,它破坏了我们社会的常识和基本秩序,未来将引入“无假释无期徒刑”以制裁犯罪。韩德洙强调,如果发生类似的恶性犯罪,政府将使用枪支和电击枪等合法武力制伏犯罪者,同时也将推动完善法律和制度,以达到预防和应对犯罪的目的。他还表示,对于“杀人预告帖”等制造社会动荡和恐吓公众的行为,我们将通过更明确的立法规定惩罚措施。对于有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的严重精神病患者,韩国政府考虑引入“司法住院制度”,以便住院和隔离制度能够按照正当程序有效运行。
韩国高丽大学社会学教授金润泰强调了双轨法,指出把精神疾病或抑郁症视为最终原因是表层逻辑,应该解决导致精神疾病的家庭和社会结构因素。
韩国《中央日报》的报道认为,韩国应该以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随机行凶案”激增作为反面教材,采取更积极的措施以减少被社会孤立人群。但与日本致力于增加被社会孤立者的社会接触面的方式不同,韩国应该从经济(如教育、就业)和社会(如线下社交基础设施建设)两方面采取措施。
韩国《东亚日报》认为,虽然严惩犯罪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努力加强社会安全网的构建,不让像定时炸弹一样的被孤立者超过临界点。不仅是政府、学校和家庭,只有全社会积极出面,才能阻止这种“随机杀人案”和“杀人预告帖”像传染病一样扩散。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