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三门峡11月2日电(谢莹)“在陕之州,甘棠佳话。丝路崤函,名传天下。”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锣鼓声,10月31日下午,一场中式“爵士乐”——陕州锣鼓书,正在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园上演。
陕州锣鼓书是一种集“敲、说、唱”于一体的传统戏曲艺术,主要流行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据了解,陕州锣鼓书可上溯至古代敬三皇神戏曲形成之前,唐末宋初最为流行。
陕州锣鼓书早期以铰子、锣鼓、筝伴奏,后逐渐加上弦乐器,主要为四股弦,所以也被称为“四股弦书”。锣鼓书属说唱音乐,唱腔和语言结合紧密,方言土语演唱,地域特色鲜明。每场表演开始前都要先奏一阵开场锣鼓,借以制造气氛,加之四股弦琴师一人最多可同时操作七、八种乐器,堪称中国的“架子鼓”、“爵士乐”。
刚刚在表演中担任“主唱”的是秦仙绸,今年62岁,是陕州锣鼓书省级传承人,从艺至今已49年。谈及陕州锣鼓书现在的发展,秦仙绸感到很欣慰:“陕州锣鼓书艺人以前以盲人为主,基本只在周边村子表演,鲜为人知。现在陕州地坑院成了锣鼓书技艺传承的根据地,喜欢这门曲艺的观众更多了,知名度也更广了。”
作为地方稀有曲种,陕州锣鼓书地域特色鲜明,艺术价值突出,具有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2021年6月10日,河南省三门峡市的陕州锣鼓书被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