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里约热内卢11月17日电题:“有缘千里来相会”——中巴人民相知相亲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乔继红赵焱朱婉君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植物园,有一棵古老的茶树。树前石碑上以葡萄牙文和中文写着:“1812年,首批抵达巴西的中国人在此栽下茶树,此为中国-巴西友谊的见证。”
“中巴人民在漫长岁月中结下的真挚情谊,恰似中国茶农的辛勤劳作一样,种下的是希望,收获的是喜悦,品味的是友情。”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巴西国会发表演讲时说。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在习近平主席关心和推动下,中巴人民的友谊之树不断成长,在多个领域开花结果,为中巴关系发展注入希望和力量。
“我们不同,却很亲密”
11月初的一天,里约热内卢细雨蒙蒙。位于蒂茹卡国家公园半山腰的中国亭云雾缭绕,游客如织。
当地导游布里萨贝拉·库马尔正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讲解中国亭的历史渊源。飞角、重檐、雕龙,中国亭因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绝佳的观景位置,成为里约地标之一。约200年前,首批中国茶农就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巴西种茶授艺。站在中国亭,可俯瞰山下的里约热内卢植物园。这一片区域,此前正是中国茶农辛勤劳作的场所。库马尔告诉记者,越来越多游客在中国亭欣赏美景时,对巴西和中国这段“茶缘往事”充满兴趣。
在植物园里,解说员皮埃尔·贝拉尔特向记者介绍了一处特别景观:在古茶树的旁边,长着一棵古老的阿萨伊棕榈树。阿萨伊,也叫“巴西莓”,是巴西人最熟悉的“超级水果”,也是外国游客心目中颇具代表性的“巴西味道”。在里约大街小巷,总能看到阿萨伊制成的饮品、甜品。
“中国和巴西的两棵代表性树木并肩而立,正如两国之间的友谊,我们不同,却很亲密。”贝拉尔特说。
11月份正是巴西阿萨伊果开始成熟的季节,一旁的古老茶树上也结出了茶籽。“今年是巴西和中国建交50周年。”贝拉尔特说,“我相信,随着更多的交流合作,我们将结识更多中国朋友,两国关系将迎来下一个更加美好的50年。”
在植物园入口处,一座两层高的历史建筑不久前修复完毕。在它周边,是新种植的优质中国茶苗,走进建筑里,“茶之道”文化展刚刚迎来第一批参观者。这里被命名为“中巴友谊园”。丰富的历史图片、多彩的茶具、互动式茶道体验活动,以及稚嫩的茶苗,向人们展现着中国茶在巴西的历史和现在,为两国人文交流打开一扇新窗口。
在里约,不少巴西受访民众不约而同地选择以阿萨伊形容巴中关系。年轻姑娘萝伯塔·迪内利说:“就像阿萨伊富含能量一样,巴中友好关系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有一颗向往中国的心”
在崭新明亮的马累明日之潮交响乐团演奏厅,乐手们正在演奏《大鱼》。婉转动人的中国风旋律回荡在整个大厅。
“中国与巴西虽然相隔万里,但两国的音乐都在讲述自身的历史和故事,有共通共鸣之处。”乐团指挥菲利佩·科谢姆告诉记者,乐团还排演了《梁祝》《美丽的神话》《我的中国心》等中国曲目。
马累明日之潮交响乐团成立于2010年,所在地是里约的贫困社区马累区,乐手们也大多来自这里。2011年,乐团濒临解散之际,中国国家电网巴西控股公司雪中送炭,提供资助。这份“中国缘”为困境中的年轻人们带来了希望,他们得以继续追求音乐梦想。
2014年7月,中巴建交40周年音乐会在巴西利亚举行,当时在巴西访问的习近平主席和时任巴西总统罗塞芙共同出席。乐团受邀演出,一曲充满浓郁江南风韵的中国音乐作品《无锡景》演奏完毕,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乐团成员们对记者感慨说,“与中国的联系”犹如“一份天赐的礼物”,为他们的人生带来不曾想象过的选择与机遇。
今年8月,为庆祝中巴建交50周年,乐团前往中国演出交流,在北京特意安排了一场“快闪”活动。人来人往中,乐团奏响中国民歌《茉莉花》,引来不少中国民众驻足、合唱。随后,一曲与中国唢呐艺术家合奏的《沂蒙山小调》上演,嘹亮的唢呐声搭配欢快的巴西鼓,两国民众的心灵在音乐的碰撞交流中愈加贴近。
“10年前,为两国元首演奏时,我们与中国乐团同台,还只能各自演奏自己的曲目。而今天,我们已经能够完美合奏。”乐团大提琴手德博拉·多斯桑托斯说。
多年来,马累明日之潮交响乐团累计为7000多名当地孩子提供了音乐教育和培训,为他们的家庭和所在社区播撒下希望的种子。“马累社区也在一点点变得更好!这一切要感谢中国朋友!”乐团创始人兼校长卡洛斯·爱德华多·普拉泽雷斯说,“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向往中国的心。”
成立于2011年的里约科帕卡巴纳要塞乐团也由来自贫困社区的年轻人组成。同样得益于中国企业的支持,乐团获得发展机遇,获评里约热内卢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日,习近平主席复信巴西各界友好人士,鼓励他们继续为中巴友好事业贡献力量,其中就包括这个乐团。
乐团负责人、巴西山河文化促进中心主任马西娅·梅尔希奥说:“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传递出加强中巴友好的强烈信息,将激励更多孩子走近中国、了解中国,为巴中文化交流和人民友好贡献更多力量。”
“学中医、学中文,一个不能少”
巴西戈亚斯联邦大学中医孔子学院的课堂上,中医老师讲解、示范,学员听讲、观摩、体验,学习氛围热烈。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巴西戈亚斯联邦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是拉美地区第一所中医特色孔子学院。
“在汉语教学中融入中医药文化传播,让二者相辅相成。”中方院长、河北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吕均超说,“中医与中文、中国文化密不可分。”
“中国智慧、中国哲学思想、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这些都让我好奇。”这所孔子学院48岁的巴西学员道格拉斯·莫尔任塔尔因学习武术与中国文化结缘,现在是一名体育老师和针灸师。在他看来,“学中医、学中文,一个不能少”。
几十年来,中医药在巴西蓬勃发展,从业者已有20余万人,大小中医诊所分布巴西各地,针灸、草药等疗法被纳入医保系统。越来越多的巴西院校开设中医药学课程,两国在中医临床医疗、中医药人才培养等领域展开务实合作。
巴西总统卢拉、前总统罗塞芙等都接受过中医治疗。今年6月访华期间,学医出身的巴西副总统阿尔克明还展示了自己的针灸技术。
与此同时,中文热不断升温。目前巴西共设立12所孔子学院和1所孔子课堂,是设立孔子学院最多的拉美国家。里约热内卢州已开设两所葡中双语学校,还有三所公立学校提供免费中文教育。
里约热内卢州教育厅战略项目协调员卡梅利亚·阿莫林说,中国是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加强中文教学被巴西视为重要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战略。
2014年在两国元首见证下,中巴签署合作设立坎皮纳斯大学孔子学院的协议。今年,该孔院学生阿图尔·雷斯代表巴西赴华参加第二十三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全球决赛,获得三等奖。
“中国有迷人的文字、悠久的中医和灿烂的文明,巴西有动感的桑巴、丰富的色彩和热情的人民。”雷斯说,“加强交往、携手合作,会让我们变得更好。”
“中国人认为,如果有缘分,再远也能相会,叫作‘有缘千里来相会’。”习近平主席10年前在巴西国会发表演讲时说。
中国和巴西远隔重洋,但浩瀚的太平洋没能阻挡两国人民结缘。如今越来越多的友谊使者跨越山海,续写中巴人民相知相亲的新故事,推动两国友好像长江和亚马孙河一样奔腾不息、一往无前。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