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国际 > 正文

人民网卡萨布兰卡2月20日电 (记者黄培昭)摩洛哥第一大城市卡萨布兰卡的午后,阳光洒在白色的建筑上,海风裹挟着大西洋的气息扑面而来。在这座以现代与传统交织并存而闻名的城市,人民网记者来到市中心马阿里夫区马阿里夫广场。车水马龙的热闹广场一角,翠绿挺拔的椰子树掩映中,有一幢乳白色的六层楼建筑,建筑的三层,是一家与众不同的诊所。推开古朴的木门,映入眼帘的不是冰冷的医疗器械,而是古色古香的木质家具,墙上挂着中国书法、中国扇子和中国山水画,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艾草香气。这里便是穆罕默德·哈利勒博士创办的中医诊所——“中国传统医学中心”,它也是摩洛哥第一家中医医疗机构。

走进诊所,仿佛穿越到了千里之外的中国。候诊室里,几位摩洛哥患者正安静地等待着,他们有的拿着茶几上的杂志翻阅着,有的则好奇地打量着墙上的针灸穴位图。

一位身穿白大褂的长者从诊室走出,微笑着和记者握手、寒暄,并用阿拉伯语和法语和患者交谈。他,就是这家诊所的主人——穆罕默德·哈利勒博士。

哈利勒是摩洛哥第一位到中国学习中医的学生。1978年,他怀揣着对中医的热爱,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在北京大学医学院和北京中医医院学习西医和中医,经过8年的刻苦学习,最终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

学成归国后,哈利勒博士决心将中医文化带回摩洛哥,让更多同胞受益。他在卡萨布兰卡创办了这家中医诊所,并亲自坐诊。起初,人们对中医并不了解,甚至抱有怀疑态度。但哈利勒博士凭借着精湛的医术和真诚的态度,逐渐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哈利勒博士的诊室并不大,但布置得格外雅致。一张红木诊桌,几把藤椅,墙上挂着一面巨大的中国扇子。诊桌上摆放着脉枕、针灸针和几本翻旧的中医典籍。哈里勒用针灸、拔罐、推拿等传统中医方法为患者治病。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哈利勒博士一边为患者针灸,一边解释道,“这与西医的理念有所不同,但两者可以相互补充,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方案。”

多年来,哈利勒博士的诊所治愈了无数患者,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体验中医的魅力。如今,中医在摩洛哥逐渐得到认可,越来越多的摩洛哥人开始接受并喜爱中医。

除了治病救人,哈利勒博士还致力于推广中医药文化。他经常举办中医讲座和义诊活动,向摩洛哥民众介绍中医知识和文化。他还与中国的医疗机构合作,推动中摩两国在中医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中医不仅是医术,更是一种文化。”哈利勒博士坐在藤椅上,望着远处的天空,缓缓说道,“我希望通过努力,让更多摩洛哥人了解中医,感受中医和中国文化的魅力。我也希望中摩两国在中医药领域的合作能够不断深化,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神奇的东方的医术,不仅治愈了无数患者的身心,也为中摩两国的友好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而哈利勒博士,正是这座桥梁的建造者,他用毕生的心血,将中医的种子播撒在摩洛哥的土地上,让它在异国他乡生根发芽,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哈利勒正在治疗病人。人民网记者 黄培昭摄

哈利勒正在治疗病人。人民网记者 黄培昭摄

哈利勒正在对患者进行拔罐治疗。人民网记者 黄培昭摄

哈利勒正在对患者进行拔罐治疗。人民网记者 黄培昭摄

哈利勒在中医诊所。人民网记者 黄培昭摄

哈利勒在中医诊所。人民网记者 黄培昭摄

哈利勒在他的办公室。人民网记者 黄培昭摄

哈利勒在他的办公室。人民网记者 黄培昭摄

哈利勒的诊所中国元素很浓。人民网记者 黄培昭摄

哈利勒的诊所中国元素很浓。人民网记者 黄培昭摄

哈利勒的诊所内。人民网记者 黄培昭摄

哈利勒的诊所内。人民网记者 黄培昭摄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编辑:方琳
6285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二龙什台:漫山遍野披彩妆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