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国际 > 正文

新华社东京4月19日电 记者手记|“隔世的作品依然令人触动”——中国昆曲在日本校园引发审美共鸣

新华社记者李子越 欣芷如

舞台中央,一桌一椅,灯光静静洒落。没有华丽布景,没有复杂道具,演员唱腔悠长,婉转曲调令人陶醉。

18日晚,上海昆剧团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演出昆曲《牡丹亭》中的经典选段。现场座无虚席,许多观众慕名而来,希望一睹这绵延约六百年的中国传统艺术风采。

早稻田大学教授平林宣和长期从事中国戏剧史研究。在他看来,昆曲是中国传统戏剧中最“雅致”的剧种之一。“近年来中国的电视剧、动漫、游戏等文化产品在日本越来越受到欢迎,其中也涉及到昆曲等传统艺术。据我了解,今天有观众是因为在这些内容中接触过昆曲,才特意前来观看演出。”

坐在前排的日本观众原泽未来就是其中之一。她告诉记者,自己平时很喜欢中国文化,经常看一些中国影视作品,这是她第三次现场观看《牡丹亭》,“我之前就通过影视作品了解过剧情内容,所以基本没有理解障碍”。

演出过程中,台下观众安静入神。演出结束,掌声响起,经久不息。散场期间,几名观众在座位上交流起观后感,其中一名来自韩国的留学生朴成恩说:“舞台上的角色和乐器构成都很简约,这更凸显出演员的技艺,让人不由自主地赞叹。”朴成恩告诉记者,自己过去很少主动接触传统艺术,但看过昆曲后,“发现这些隔世的作品很有意思,能带来情感上的触动”。

日本学生泷泽美帆在观看演出后说:“原以为会很难理解,但是看着杜丽娘的动作,听着她的唱腔,再加上字幕的帮助,我渐渐读懂了这个爱情故事。没想到在快节奏的当下,我依然会沉浸于这样的缓慢节奏中。”

来自观众的共鸣也被台上的演员所感知。本场饰演杜丽娘的演员韩宜珈告诉记者,台下观众专注的眼神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尽管语言不同,文化不同,但艺术是相通的,尤其是昆曲这种融合唱腔与舞蹈的表演形式,通过身段和音乐,观众依然能够理解剧情、体会情感。”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上海昆剧团演员吴双告诉记者:“东方传统艺术往往追求一种舒缓、细腻、优美的节奏和表达方式。中国的昆曲如此,日本的能乐、歌舞伎也是如此。”他认为,艺术之美不在于语言是否相通,而在于能否打动人心,“观众或许一开始只是好奇,但慢慢地会被打动,开始理解和接受,最终在不同文化里找到美与美之间的相容”。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编辑:方琳
5604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致敬白衣天使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