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作者:杨 雅(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美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也是感知认知和实践创造的统一。美育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传递、艺术的传授,更是一种心灵的滋养、情感的陶冶,对集体协作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向上向善道德素质的培育与提升都有很好的助推作用。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蓝图上,乡村美育对提升山村儿童认知、丰富其情感思想、拓展其精神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乡村美育,需要以儿童自身的兴趣和爱好为切入点。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小学敏锐感知学生对钢琴的热爱,动员力量、寻找契机建设“钢琴教室”,让音乐丰富孩子们的生活与心灵。由此看,美育培养要立足于儿童自主意识的建立以及对外部世界的好奇与探索,从而不断培育儿童的自我认同感、价值实现感,助推儿童素质全面提升。
乡村美育又是一个长期积累、潜移默化的发展过程。无论是引导学生享受自然环境的滋养,还是加强美育课程、社团活动、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建设,都是在涓滴成海的过程中,逐步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锻造高尚人格,培育高雅情操。河北省阜平县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的师生们正是在一次次训练中提升音乐素养、实现舞台梦想,最终为世界送上了来自中国儿童的美妙旋律。其中的积累、付出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也正是在这种持续深化的过程中,完成了美的教育。
在大力落实“双减”政策,全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当下,如何真正以美育促进乡村教育,引导儿童成为全面发展的个体?一道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教育问题亟待破题。
一方面,要坚持各美其美、因地制宜的原则,促进不同地域的乡村学校立足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源远流长的乡土文化,生态宜人的自然景观系统都为乡村美育打造了一块“实践田”,是乡村儿童美育和素质教育的天然教室。有条件的村小可以充分盘活这些资源,打造形式各样的乡村课堂,引导学生参与农耕劳作、品味耕读文化。
另一方面,凝聚多方力量参与乡村美育的“共识点”与“结合点”。大力发展乡村美育,既需要本土教师从实际出发,因时制宜地主动开发课程,进行输出式实践;也需要引入高校课程、公益团队、智慧课堂等,进行输入式实践。只有立足美育的城乡共识,才能推动乡村美育和儿童素质教育真正由虚转实、行稳致远。
教育学家顾明远先生曾言,美育融化在德育之中,就成为高尚之美;美育融化在智育之中,就成为理性之美;美育融化在体育之中,就成为健壮之美;美育融化在劳动教育之中,就成为创造之美或灵巧之美;把美育同其他各科结合起来,就可以使真、善、美在一个人身上得到完满体现。未来,需要整合各方资源,精准助力乡村儿童美育,提升乡村文化自觉和乡土自信,促进乡村儿童素质全面提升。愿全社会凝聚合力,为山村孩子圆梦,许他们以光明未来。
(光明日报记者 李晓、耿建扩、陈元秋、龙军、禹爱华、高建进、周仕兴、王斯敏)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