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满足生育家庭的托育需求,是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5月15日至6月15日是全国托育宣传月,今年活动主题为“普惠托育共同行动”。怎么让带娃不再难?本周起,健康版推出“解生育家庭后顾之忧”系列报道,探讨目前家庭和行业面临的托育难题,以及一些地方在单位办托、家庭托育,以及普惠性托育机构建设等方面做出的有益尝试。
5月26日早上8点,深圳宝安区的善育托育园里,助产士李琪旋与3岁的儿子挥手告别后,赶往宝安区妇幼保健院上班。“医院办立的托育园,切切实实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让我可以安心上班。”
面对带娃难题,不少在城市打拼的双职工家庭,希望将孩子送到托育园。李琪旋是幸运的,可靠、价格实惠的普惠性托育服务就在身边。而现实中,很多家长或是送不起,或是不敢送,普惠性托育一位难求。
记者了解到,场地难找、租金高、人才缺乏等导致托育机构价格高居不下。如何破解托育难题?记者对业内人士进行了采访。
一面是托育难,一面是招不满
挑选托育班时,黄芳丽(化名)费了一番功夫。“周边的托育机构费用普遍较高,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家万元以下的,尽管一个月要9000元,还是咬咬牙把娃送过去了。”
黄芳丽家原本有人照顾孩子,但最近“爸爸回了老家,妈妈一个人既要带娃,又要做家务。我和老公是双职工,工作忙没时间带娃。”不得已,黄芳丽只能选择将孩子送到托育机构。
与黄芳丽不同,李琪旋选择的托育园属于普惠性质,每月托育费3800元,餐费800元。但这样的好事并非每个家庭都能遇到。李琪旋说,这个园区近60个托位几乎供不应求,还有些医院工作人员也想将宝宝送过去,但需要排队。
而黄芳丽告诉记者,她女儿所在的托育大班,20个托位,平时只有10个孩子。
有调研数据显示,我国超过三成婴幼儿家庭表示存在托育需求,而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率仅为5.5%左右。记者从深圳市卫健委获悉,截至2022年底,深圳有724家提供婴幼儿托育服务的机构,可提供托位数约3.59万个,每千人托位数约2个。
记者采访发现,目前深圳市场上近一半的托育机构不满园,但普惠性托育机构却供不应求,呈两极分化。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距离”是影响家庭送托意愿的关键因素,82.8%的家长认为理想的托育机构应位于居住社区内。
场地难找、人才难招
深圳市托育服务协会秘书长、深业幸福家托育负责人丁灵芝告诉记者,场地租金高、人力成本高是托育价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丁灵芝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她负责的托育园既有由政府提供公配物业的普惠性园区,也有非普惠性园区,每个托位前期投入约为4万元,价格为每月3200~10000元。运营过程中,每个托位的成本约为每月6000元。
“也即是说,即使不算前期场地、装修等投入,托育费要每月6000元才能维持收支平衡。”丁灵芝说,目前很多低收费的普惠性园区处于亏损状态。
她还表示,除了高成本,托育机构的难点还有场地难找和人才紧缺。
根据《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要求,托儿所生活用房应布置在首层,当布置在首层确有困难时,可将托大班布置在二层;托儿所、幼儿园的活动室、寝室及具有相同功能的区域,应布置在当地最好朝向,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应小于3小时;场地内绿地率不应小于30%,宜设置集中绿化用地。
善育托育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场地通过街道介入,与小区物业几番沟通才协调下来的,最初不少业主反对在小区内开设托育园,认为他们没有托育需求,而且担心扰民。为此,托育园在装修时增加了隔音功能,并取消使用扩音器等设备,尽量减少对居民的干扰。
“人才紧缺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丁灵芝说,托育机构老师专业背景一般为学前教育、护理、早期教育等,另外还要符合具备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育婴师证等条件。每个园区大概需要15名老师,而往往100个面试者里,才选出1个符合条件的。
深圳将新增1.6万个普惠托位
深圳市托育服务协会副会长、小小篱笆托育创始人吴辉认为,由于我国缺乏3岁前的师资队伍培养专业,行业也缺乏相关评判标准,目前市场上托育行业主要聘用学前教育、师范类老师。
“然而,照顾0~3岁婴幼儿,往往更辛苦,对老师综合能力要求也更高。例如,幼儿园更看重老师教学、游戏组织能力,而托育园还要求老师会处理吐奶、如厕等情况,因此,托育相关人才培养要尽快跟上。”吴辉说。
记者了解到,今年深圳市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是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新增托位1.6万个。深圳市卫生健康委起草了《关于发展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从完善支持政策体系、鼓励多元化办托、加强托育服务监管、强化组织实施4个方面提出25项具体举措。
为进一步满足广大家庭多元化的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深圳还将探索“便民设施+托育”共建模式,打造优质的15分钟托育服务圈。此外,也将继续鼓励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办托,为职工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鼓励“医育结合”“老幼融合”等创新型办托模式,开展公立医疗机构办托试点,建成一批“一老一小”复合型服务设施。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