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任务,是我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后,东风着陆场迎接的首艘载人飞船。着陆场安全顺利迎接航天员回家的背后,又有哪些特殊的设计与安排?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副总设计师 卞韩城:它是一个典型的跨凌晨搜救行动,从安全管控的角度讲,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深夜出发,收队在次日中午,队员需要直面“应睡未眠,应醒未醒”的生理挑战,精准无误完成返回搜救任务。然而,这还不是困难的全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副总设计师 卞韩城:戈壁上的气温变化还是很剧烈的,我们也要考虑到航天员返回以后防晒、防降温、防降雨、防风沙等等(各种)情况都要考虑到。指挥所里面还有专家在进行技术支撑,凡是能想到的我们都有。
为了更好地适应已经到来的空间站应用发展阶段新特点,东风着陆场从本次任务开始,探索全新的返回搜救模式。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副总设计师 卞韩城:我们正在,而且已经实施了构建非合作式的搜索体系,和我们以前用的合作式搜索体系,两个体系融合使用,就能最大程度提高我们精准快速搜索和到达的能力。不依靠载人飞船返回舱本身状态,状态好我能搜,不好我更能搜。
卞韩城介绍说,基于未来任务需求,东风着陆场正在构建一个着陆场群来提高飞船返回的概率。同时,优化流程适应新要求。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副总设计师 卞韩城:我们优化流程就是把过去一次任务大约45天的准备周期,压缩到两次任务20天的准备周期,来适应常态化的搜救需要。我们在做工作,一定是分阶段提要求,搜索阶段讲究快,救援阶段讲究稳和准,护送阶段讲究安全可靠。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