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国内 > 正文

央视网消息:陕西省作为能源大省,近年来,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氢能产业,推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氢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燃烧过程只产生水和能量,对环境没有污染,但是氢能源产业链如何能够做到更加“绿色”,则需要结合实际,发展不同的技术路线。今天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记者走进陕西榆林,来看看这里的氢能源产业链是如何用“绿色”制造“绿色”,从示范走向应用的。

总台央视记者 郑怡哲: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这里我们准备了两块电池、两根导线还有一杯氢氧化钠溶液,当我们把这两根导线放到溶液内部的时候,其实就可以看到气体从两个电极正在析出,红色这一根连接的是阳级,它析出的气体就是氧气,而蓝色的这根线连的是阴极,它上面析出的这些气体就是氢气。这其实就是一个电解水制氢最简单的模型,那么想要让电解水制氢的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景,其实还有很多的困难要克服,比如说电源从哪里来?什么样的转换装置效率最高?而氢气制备之后又如何进行存储和运输?那么要解决这些问题,其实是需要整个氢能源产业链进行协同创新。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陕西省榆林市与中科院合作建设的科研机构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榆林分院,在这里,科研人员通过能源领域应用研究,解决国家能源安全和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

榆林是国家重要的能源保供基地,有丰富的煤、油、气资源,2022年,当地煤炭供应量占全国煤炭供应的13%,石油开采量占全国5%左右,天然气产量也在10%左右。而大型的煤化工的单位GDP的能耗很高,二氧化碳排放也很高,发展氢能,是榆林作为传统能源基地寻找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

2019年,陕西省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科研创新基地、产业化示范基地、科教融合基地为一体的能源科技创新平台。在目前研究的制氢工艺中,最环保的是“绿氢”,也就是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的近“零碳”氢气。榆林作为中西部城市,风能和太阳能丰富,但这两种能源制氢所面临的困难也不小。

为了让“看天吃饭”的自然条件变为持续稳定源源不断的制氢动力,榆林中科创新院通过多年的研发,采用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的方式,解决了传统可再生能源制氢设备不适应电源波动性大的难题,目前,他们研制的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已经达到兆瓦级。

清洁的高质量氢气制造出来,又应该如何存储呢?榆林创新院因势利导,着眼榆林的镁占全国供应量的70%,利用丰富的镁资源,经过不断地研发试验,终于在固体金属储氢领域取得了突破。 

延长化工产业链 布局氢能源生产端创新

陕西自然资源丰富,工业产业实力雄厚,在氢能源发展的机遇面前,有效利用化工产业的副产品——尾气来制氢,此举降低制氢成本的同时,还为上游产业提供充足的氢能源供应,走出一条因地制宜、延链补链的新路。

记者在陕西榆林华秦产业园调研时发现,这里占地102亩、总投资5亿元的一期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而这里的制氢方式独辟蹊径,主要采取利用周边企业的化工尾气提取氢气。

总台央视记者 郑怡哲:原本石化企业大量的尾气只能通过燃烧处理,而通过我身后的这些管道网络,富氢尾气从周边的化工厂输送到华秦新能源的处理设备当中,然后通过吸附、过滤,这些尾气中的氢气会最终汇入到我脚下的这些罐体当中。

2020年,陕西省榆林市引进华秦新能源公司打造氢能产业园,布局装备制造、制氢、储氢、用氢等氢能利用的全产业链。尾气的二次利用,也延伸了化工产业的生产链条,提高了附加值,而且可以得到价格更低的优质氢气。

据统计,在榆林有超过十万辆传统能源的重卡汽车在周边短途运输线路上,在应用端有广泛的应用场景。目前,华秦联合榆能集团与陕汽集团已经开展首批10辆49吨氢燃料电池重卡车的运行。 

2022年,陕西省发改委出台《陕西省“十四五”氢能产业发展规划》,预计到2025年,建设万吨级车用氢气工厂以及投运加氢站100座左右,力争推广各型燃料电池汽车1万辆左右,全产业链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制氢规模化应用,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

今年9月中旬,中国(西部)氢能大会在陕西榆林举办,榆林签约项目30个总投资额279.6亿元,占投资额的一半以上。煤化工耦合绿氢、绿甲醇项目将为榆林打造“零碳化工国际产业园”,风电制氢及氢碳减排示范项目对提升榆林风电消纳能力、降低碳排放具有重要作用。

从上游的制储运到中游的能量转换,再到下游的用氢,榆林立足自身产业基础、资源禀赋,逐步打造陕北的氢能供应和应用中心,助推陕西高质量发展。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编辑:方琳
61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梯田中的光影流转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