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国内 > 正文

  上下五千年,“中国”之称从何而来?泱泱中华风,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遵循怎样的历史脉络?近日,“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在陕西省西安市启动,对于在网络空间掀起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历史的热潮,引导亿万网友进一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文明起源与国家产生是人类历史上最重大事件之一。从刻有“宅兹中国”四个字的何尊到织有隶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锦护膊,从长江下游的良渚遗址到黄河中游的陶寺遗址,一件件宝贵文物、一个个文明遗址,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不断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有助于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立根铸魂,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沃土和思想根基。历史已经证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实业已说明,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只有坚持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才能让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强国运,铸民魂,文化可以起决定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同时也找到了历史的真谛:“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从挖掘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到推进文物和古籍保护利用工作、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再到大力推动文物资源数字化转化、数字化共享……中国人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志气、骨气、底气不断增强。

  居正位更需行大道,守初心更要敢创新。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网络是主战场,网友是生力军。近年来,众多传统文化类作品深受网友欢迎,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创作者找准了历史趋向、人心所向、审美取向,在文化遗产、文博考古、典籍著作、文学艺术等方面深耕细作,创新生产出经得起网友检验的文化精品。结合网友特别是“Z世代”对传统文化的钟爱,用数字技术和科技元素营造更具沉浸感、代入感和亲切感的多元场景,就能在网络空间不断展现中华文化的强大魅力。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焕发新的荣光。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编辑:方琳
70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滑冰戏雪季 幸福满青城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