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14日 09 版)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才能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本期观察版围绕这一主题进行阐述。
——编 者
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民观察)
洪银兴
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其中第三条就是“实现高质量发展”。面对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发展环境,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生产要素活力得到充分释放,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等局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更需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推动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发展。遵循经济规律,就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遵循自然规律,就是高度重视资源、环境和生态的刚性约束,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高质量发展体现我国现代化建设指导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也必然是体现我国现代化建设指导原则的发展。其中,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高质量发展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评价指标,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要素配置和组织的改善,规模经济,知识、技术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等等。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通过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和组合,提高生产要素利用水平,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不断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具有澎湃动力的高质量发展,必将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几个着力点
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内涵十分丰富。这里仅列举几个方面的着力点。
推动“新四化”同步发展。现代化涉及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是顺序发展的“串联式”过程,用了200多年发展到目前水平。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并联式”过程。我国坚持“四化同步”,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仍然需要坚持推动“新四化”同步发展。
新征程上,“新四化”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发展。在新型工业化方面,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主要内容包括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等等。在信息化方面,抓住数字技术、数字经济这一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在新型城镇化方面,继续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通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让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城市生活。在农业现代化方面,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通过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实现农业向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转变,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到2035年,我们将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顺利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依托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抓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将大大增强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动力。
从消费看,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扩大消费不仅包括扩大消费规模,更重要的是推动消费结构升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不仅需要在消费环节发力,也需要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共同发力,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在生产和分配环节完善相关制度,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使居民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在流通和服务环节优化环境,使居民获得感强愿消费。
从投资看,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第一,投资通过促进就业等方式,为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消费提供支撑。第二,投资是解决供给与需求不适应问题的重要途径,能够以自主可控、高质量的供给满足现有需求,创造引领新的需求。第三,充分发挥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作用,也需要扩大创新领域的投资,为创新活动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因此,需要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产业投资的同时,加大对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的投资,以促进结构调整优化、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代以来,西方国家之所以能称雄世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掌握了高端科技。当前,我国科技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正处在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的重要时期。但同时,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产业链还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这要求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突破“卡脖子”技术,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在关键共性技术领域“并跑”。抓住当前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代表的新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机遇,促进关键共性技术发展,在促进国际科技交流和对话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解决好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二是在重要科技领域“领跑”。瞄准科技前沿,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使我国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全球领跑者,在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三是形成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协同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强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新业态、新产业、新服务发展提供支撑。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具体而言,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增强国内外大循环的动力和活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育产业优势需要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充分利用全球技术资源和创新要素;加快建设贸易强国需要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方式也在相应发生变化,正在由过去发挥资源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转向培育以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国为基础的新的比较优势。在这一背景下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关键在于培育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其主要特征包括:一是从过去以“引进来”利用国际资源为主,转向以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实验室孵化器等创新平台吸引国际优质资源、高端科技和管理人才,注重加强合作创新;二是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更加注重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平台有序放宽市场准入;三是优化外商投资结构,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现代服务、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参与新型基础设施投资运营,支持参与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鼓励外商投资在我国设立研发中心,开展科技研发活动。
同时应当看到,当前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正在面临重大调整,应对外部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压力是过去所不能比拟的。比如,汇率波动风险、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断链”风险等,都可能波及我国经济安全。越是开放,越要重视安全,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既聚焦重点、又统揽全局,有效防范各类风险连锁联动,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作者为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