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核磁共振仪器被誉为“尖端医疗设备皇冠上的明珠”,对于心脑血管、神经和肿瘤等多种重大疾病影像诊断有重大意义,但生产技术长期被国外封锁。不久前,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研制成功开始量产。这颗“明珠”有没有切实地“摘下来”,成色如何?
这条生产线上生产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画面中白色的圆柱体就是正在生产中的仪器,经过一系列复杂精密的程序之后,它将出现在医院的检查室里。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里,这台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正在工作。仪器工作的情况,实时传输到15公里外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这款仪器可以获得人体的全身影像,不仅分辨率更高,还加速了成像速度。
产研融合 让科研“精准施力”
其实,不仅仅是在核磁共振的影像诊断装备上有重大突破。记者了解到,眼下,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已经研发出可以为肝脏和乳腺疾病提供早期筛查的无创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而研发的为帕金森、癫痫、阿尔兹海默症提供治疗的超声神经调控重大仪器也开始进行临床实验。
从这些正在进行的研究上可以看出来,最前沿的脑科学、海洋科技等都是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课题。将科研成果搬上生产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不光要解决“卡脖子”的技术难题,还有如何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
他们是怎么缩短实验室和生产线之间的距离的?研究院负责人告诉记者,那是因为所有这些课题都设定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面向产业需求。
调研中,记者了解到,2022年,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各类研究项目经费超过33亿元。其中,只有17%是政府拨付的固定经费,83%的经费都需要依靠与产业合作等多种方式获得。这也就是说,科研项目从立项之初,就要和产业需求牢牢绑定。
随着合作的深入,企业带来的市场反馈也让研发机构有了新的突破。第一批国产核磁共振仪器,合作开发单位之一就是联影医疗。仪器上市不久,他们就为科研团队带来了临床反馈。
市场的“痛点”,成了研发单位首要的攻克目标。最新一代的国产核磁共振仪器,已经完全达到了医院提出的图像质量要求。
郑海荣告诉记者,这些年,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在研发机构和产业融合方面探索的案例还有很多。
这座楼叫做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这是一个楼上、楼下的创新综合体。楼上是研究院、楼下是企业,楼上的“科学家”随时可以下楼找到“企业家”,一起商量产品转化。
而这个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成立刚刚3年,就已经促成多家医疗机构和研发单位融合,实现10多个重大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
政府引领市场助推 孵化创新“破茧成蝶”
采访期间,记者了解到,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把他们的创新方式总结为“蝴蝶模式”。就是科研单位和产业构成了“蝴蝶”的身体,但想要蝴蝶翩翩起舞,还要依靠两只翅膀,也就是政府和市场的助推。
深圳南山区科技创新局副局长张旭告诉记者,帮助科研成果转化一直是他们工作的重心。为了搭建好科研机构和企业沟通的“桥梁”,他们最近还特地在南山云科技大厦拿出了5层楼、2万平方米的空间,免费提供给帮助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利用市场的力量链接起科研机构和企业。
有了链接,还得有资金支持。记者采访期间,科创局的郑培松正在和小组成员谈论如何为区里的企业申请最新的资金扶持。
帮助企业申请政府的扶持资金还仅仅是郑培松工作的一部分,为了让企业拥有更多的资金支持,他们还得联络起区里的金融资源。
金融资金的支持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提供了保障。张旭最新的工作计划,将这些对创新成果转化至关重要的要素都集中在同一个空间里,共同发力,赋能高质量创新发展。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