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8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7月,我国汽车出口创历史新高。新能源汽车延续良好表现,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数据显示,1月份—7月份,汽车出口253.3万辆,同比增长67.9%,创历史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增速超过了传统燃油车。前7个月,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了超过1.5倍。
电动载人汽车出口量增速明显
2023年上半年,被称为“新三样”产品的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合计出口增长61.6%,领跑我国外贸出口。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增速明显的最新数据彰显了“中国制造”的“含金量”。其中,占新能源汽车绝大多数的电动载人汽车更成为拉动汽车出口猛增的强劲动力。
这里是上海海通码头,2023年以来,这个码头平均每个月电动汽车的出口量都保持在千辆以上。上汽集团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月份—7月份,上汽海外市场新能源车销售17.2万辆,同比增长214.9%。
不仅如此,在福建宁德港,3月中旬,从宁德至墨西哥的国际自营航线首发启航,首批千辆新车驶向墨西哥。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福建省出口的电动载人汽车增速明显,同比增长达195.5%,出口12.7亿元。
在江苏苏州港的太仓港区,7月中旬,自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专班开通以来这里十分忙碌。日前,首航专班货轮装载了2797台新能源汽车驶往南美。据统计,太仓港区2023年上半年共完成汽车出口17.2万辆,同比增长11.3倍,其中,出口新能源汽车9万辆,占比52.3%。
记者注意到,电动汽车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出口海外的价格也表现亮眼。在广西南宁,这家新能源汽车工厂2022年的产量为5万辆,其中,5000辆出口到泰国,平均每辆汽车的销售价格为13万元,大大高于国内7万元的价格。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拉动全国外贸增长新动能的“新三样”中的电动载人汽车,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63.8%。
欧洲正成为我国汽车出口的一大增量市场
中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有着怎样的优势?为什么受到海外市场的青睐?
这段时间,芬兰商务促进局大中华区负责人田马可十分关注中国产的电动汽车。他告诉记者,芬兰的目标是到2035年实现碳中和。目前,芬兰交通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占总排放量的20%,其中,50%来自私家车。他们计划到2025年底,将有25%的新车是纯电动或者是天然气的。田马可说,中国生产的纯电动汽车拥有技术领先的优势,他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入芬兰市场充满期待。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换道超车”,让中国车企有机会走进像德国这样的传统车企“大本营”。欧洲正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一大增量市场,其中,新能源汽车贡献了重要的增量。长城汽车欧洲业务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欧洲是一个相对传统的汽车市场,本土汽车品牌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然而,这一趋势正在发生变化,尤其是针对电动化汽车,人们对于品牌接受度更加包容,甚至会更倾向于中国的品牌。
为了让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更好地走向海外市场,日前,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等单位邀请世界各国驻华使馆参赞,走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优秀企业,在科研、生产、销售环节进行深入交流,进一步为中国汽车搭建“出海”的桥梁。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在全球市场受欢迎的原因是由多个因素构成的,包括技术创新、价格竞争力,以及中国政府的支持、全球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等。
中国品牌打造世界级车企成行业共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不断增加的同时,自主品牌打造世界级车企正在成为行业的共识。
8月9日,在深圳比亚迪总部,迎来了比亚迪第500万辆汽车的下线。比亚迪表示,他们是全球首家达成这一里程碑的车企。接下来,他们将携手同行共同打造世界级汽车品牌。
不仅是比亚迪,长城汽车同时表示,新能源汽车正在成为支撑他们出口新动能的重要驱动力。2023年前7个月,15万辆整车出口中,新能源的市场渗透率达到了30%以上。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出海”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在经历了早期的贸易出口,到自主品牌建立经销商模式出口,目前已经发展到在海外建立组装业务、直接投资建厂。经过20多年的海外发展,中国车企实现了包括技术、品牌、资本全产业链布局的生态“出海”,成为“中国制造”“出海”的新范本。
业内人士:抓住中国车企国际化重要窗口期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发展迎来光明的前景,当前应抓住中国汽车“出海”的重要窗口期。
业内人士表示,要实现产业链全球化发展,建议车企应传统市场与新市场并重。既要注重东南亚、拉美等传统增量市场,也要积极向上开拓发达国家市场。
业内人士同时建议,我国还应建立产业服务体系,形成汽车国际化业务“组合拳”。要打造行业国际化发展交流和促进平台,开展贸易协调、国际交流等工作。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