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国内 > 正文

央视网消息:近日(8月29日),浙江省文化新地标——之江文化中心正式启用,让群众享受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之江文化中心位于杭州市西湖区,用地面积258亩,总建筑面积32.1万平方米,由浙江图书馆之江馆、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浙江文学馆和之江文化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四馆一中心”组成。8月29日14点,之江文化中心正式对公众开放,不少市民预约前来参观体验。

更大的建筑规模,意味着各馆有了更大的展陈空间。在设计理念上,之江文化中心“四馆一中心”呈开放的“合院式”布局,浙江图书馆之江馆一、二层首批配置有各类文献30余万册件,面向读者提供借阅服务,未来馆内将配备馆藏文献共约600万册。

浙江图书馆副馆长 胡海荣: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总馆的一些信息化建设,我们的资源也能逐步辐射到全省,对我们全省的公共阅读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

位于浙江图书馆东侧的浙江文学馆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设有浙江古代文学展厅、浙江现当代文学展厅等6个主题展厅和3个临展厅,采用沉浸式影像空间、公益课堂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浙江文学全貌。四馆地下一层与之江文化中心公共服务中心相连。公共服务中心将公共服务与文化消费有机融合,在主廊道打造了“之江文化中心市集”,引入餐饮、文创、艺术展、快闪店等业态,用限时表演、露天电影、互动体验等场景带动文化消费。

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 镇馆之宝汇聚 呈现文明印记

之江文化中心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一座场馆是浙江省博物馆之江新馆,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展陈面积3.2万平方米,最重磅的是《浙江一万年》通史陈列,用考古成果和文物构建浙江宏大的历史。浙江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已有九件汇聚在之江新馆。

8月29日下午,浙江省博物馆之江新馆迎来了第一批访客,大家驻足在陈列柜前静静欣赏,一件件精美的藏品述说着背后的故事。在这样一座现代化博物馆里,从地下负一层到地上四层分布了十几个展厅,从上山文化到河姆渡图腾,从良渚玉琮到战国珍品,从伊人红妆到江南秘色,从唐琴风采再到《富春山居图》,可以说每一件藏品都是国宝级的文物。

浙江省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 陈水华:《富春山居图》也是我们馆非常重要的收藏,在社会影响比较大,主要是在书画史上的地位,还有就是它传奇的经历。《富春山居图》是我们元代著名书画家黄公望隐居在我们浙江富春江两岸时候晚年创作的,也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收藏,短的这截因为它只有51.4厘米,只有一个山水的一个局部,所以称为《剩山图》。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展示传统文化魅力  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果说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是侧重呈现文物遗存和文明印记,那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更关注非遗的活态传承。

总台记者 孙锐:一走进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我们就能看到,在天花板上悬挂着这样一个特殊的大钟表。它是以北斗星为指针,以24节气为刻度。同时,在地上还投影有当下的节气,比如说现在显示的就是刚刚过去的处暑节气。二十四节气项目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指引着我们按照时令来赏景、品美食。现在我们就从这个节气装置出发,一起走进非遗馆里的“中国时间”。

馆内的一、二层是基本陈列,分为五大板块,设置了三个文化空间,完整地呈现了浙江非遗文化生态的样貌。观展路上,除了能欣赏到高大的“绿眉毛”舟山木船、精巧的乐清首饰龙等代表性非遗作品,还能偶遇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制作过程。三层是传统工艺和传统戏剧两大专题厅以及传统表演艺术厅。在这里,展示和展演会同台出现,在运用浙江传统营造技艺搭建而成的仿古戏台上,将轮番展演58个传统戏剧项目折子戏。像这样活态展示的内容在非遗馆里还有很多,比如,观众可以自己组搭廊桥模型,小朋友和大人在这里都可以边学边玩。

市民 董女士:中国这些传统的东西,就是能工巧匠,这些技术太复杂了,小孩子可以好好学习一下,这东西我玩起来也很好玩,让他们也要多体验,动手动脑,可以既传承文化,又让自己变得更聪明。

总台记者 孙锐:大家看我现在手上这一颗,刚才我在老师的指导下体验完成的一次非遗项目,是中国漆器的体验。在打磨之前它是这样的一个形状,然后经过了很多道工序之后,终于变成了这么亮的一个样子。那其实在非遗馆的地下一层,大家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来进行非遗项目的体验,这些过程都是经过简化的,特别适合我们初学者来上手。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 郭艺:我们是希望年轻人会喜欢上非遗馆,年轻人会喜欢上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每一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它的活力不断地在成长,不断有新生的活力。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编辑:方琳
71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边防民兵驼兵排民兵进行应用训练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