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I模型越来越复杂,模型的参数越来越大,算力需求的增长速度已远超芯片的摩尔定律。另一方面,算力基础设施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基础设施,对于实现数字化转型、培育未来产业,以及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工信部数据显示,全国算力总规模达到197EFLOPS,位居全球第二,近五年年均增速30%。10月13日~15日,2023世界数字经济大会暨第十三届智博会在宁波举行,众多专家、学者从政策、技术、应用多视角探讨了算力时代智算产业创新应用发展趋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表示,算力是数字经济的底座,和高铁、5G一样会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目前人类生产力已经从原来的人力、畜力、动力为主的时代进入到以算力为核心生产力的数字经济时代。
大模型时代算力有多重要?
在业界看来,人工智能从1.0时代到2.0时代,AI也跨越了其基础拐点,即大模型可依靠自身强大的数据生成能力,将大量数据进行格式数据的生成,进而生成文字、图文、音频、3D模型数据等。
然而必须看的是,需要大量数据“投喂”的大模型时代对AI发展也提出了挑战。
根据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报告,目前国家10亿规模参数以上的大模型达到79个之多,这极大地促进了AI技术的发展和AI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导致了对算力的强需求。
浙江昇腾生态发展总监贾志宾表示,“开发更高性能的AI大模型就需要更强的算力平台。模型的参数量越大要集群的规模越大,海量参数大模型训练需要很强大的算力,涉及大量的矩阵的运算、相量的运算、模型的细分等,上述内容都对底座计算性能、网络通信性能、存储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郑纬民,他表示,“没有算力涌现不出这些现象,比如最近的ChatGPT,训练的时候就用了大量的显卡。所以,算力非常大,大力出奇迹。大数据也是一样,元宇宙实际上也有算力,没有算力元宇宙也做不好,因此算力很重要。”
谈到目前我国整个算力市场规模,阿里云浙江大区副总经理李虹表示,大模型的出现带来了人工智能应用的广泛展开,这也意味着智能化时代正在到来。 我们也看到,近年,整个云计算的市场,新增算力中AI算力的占比将超过70%。但另一方面,在智算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
李虹说:“一个是多元性挑战,单一计算类型无法完成AI研发的全流程;其次是易用性挑战,算力、数据、算法形成闭环,最终提升研发效率,降低技术门槛;第三个是产业化的挑战,包括生态的问题,模型开发门槛问题,怎样建立生态产业创新,真正把行业模型培育出来以支持产业化发展等。”
李虹认为:“无论从模型训练还是在线服务,未来必然会形成一个飞轮效应,模型越强、应用越多,应用越多、数据越多、模型越强,在线推理、API服务和海量用户在线,必然需要弹性、稳定、效率的云计算能力,云计算必然是大模型应用的最优解决方案。”
国内算力产业布局如何?
根据工信部等6部门日前发布的《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到2025年,计算力方面,算力规模超过300EFLOPS(1EFLOPS=每秒10的18次方浮点运算),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5%,东西部算力平衡协调发展。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多地都在不断地大力发展算力产业。在超算中心建设方面,天津、广州、深圳、长沙、济南、无锡、郑州等国家级超算中心,已成为所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进力量。
作为数字经济发展先行省的浙江省,根据《2023年浙江省算力产业发展报告》,目前为止,浙江省已建数据中心达到166个,主要布局在杭州、宁波、嘉兴等地,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绿色低碳、算力规模与数字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新型数据中心格局。阿里云、浙江云计算仁和数据中心PUE低至1.09,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截至2023年6月,浙江省已建算力规模达到8.86EFLOPS,杭州、嘉兴、宁波、温州、金华分列全省前五,在建算力方面全省规模为7.48EFLOPS,杭州、嘉兴、宁波、金华分列前五。
同时,智算产业正成为浙江省标志性产业,该省正加快智能算力的设施建设,其中,浙江宁波人工智能超算中心项目,是宁波市“十四五”期间重点规划建设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在2023年中国互联网大会被评选为全国10项特别推荐案例,在2023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被评选为昇腾体系生态建设的先锋奖。
同时,浙江还面向工业、交通、能源、金融、教育等重点领域,支持产业各方通力协作,培育推广一批规模大、带动性强、示范效应好的应用场景,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引领,推进产业大脑建设,积极推动企业上游鼓励各方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精细化、个性化算力产品服务,支持各地结合产业实际,打造算力特色应用。
谈到算力对未来产业建设及经济发展,郑纬民表示,算力每投入1元钱将带动3~4元GDP的增长。但也需要看到的是,算力虽然非常重要,我们却还面临低带宽、高延时等问题。特别是东数西算,算力网络工程如果不解决互联、不解决带宽、延迟,不解决互通等问题还是基本上没戏,这条路大家都要努力。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