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眼下,产粮大省吉林正处于全面收获阶段。与此同时,远离地球600公里之外的“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已经开始了估产工作。
卫星星座,由一组卫星组成。“吉林一号”卫星星座目前实现了108颗卫星在轨运行,它能为多个省市的农作物生产进度提供监测服务。这张是吉林公主岭市秦家屯镇近日收获水稻的卫星照片,可以看到,一台台农机正在进行秋收作业。除了记录肉眼可见的秋收景象外,“吉林一号”卫星星座还可以记录农作物特有的、肉眼看不到的光谱信息。通过光谱信息的变化,再结合其他一些农作物参数和气象数据,科研人员就可以绘制出不同农作物的初步估产图。
这张就是吉林省玉米产量的初步估产图。作为本年度吉林省农作物监测的重要成果之一,它清晰地反映出玉米在吉林省的分布情况。
除了玉米,水稻也是吉林省的主要农作物。这张图反映出吉林省2023年的水稻长势。
目前卫星遥感调查初步结果显示,2023年吉林省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产量有较大增幅,粮食总产量有望创历史新高。
灌区改造保丰收 千万亩晚稻开镰收割
眼下,广东全省1459万亩晚稻开镰收割。2023年,广东各地通过改造灌区,在田间地头新修水利设施改善农业灌溉条件,确保晚稻丰产丰收。
在广东清远连州市连州镇龙口村,这里的千亩晚稻已经泛起金黄,收割机在田间忙碌穿梭。2023年,龙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连州段)支渠建设完成并通水,改善了龙口村等多个村庄约1.53万亩的农田灌溉条件。
2023年,广东有55处灌区改造项目投入使用,农田受益面积超过324万亩。目前,广东1459万亩晚稻陆续开始收割,预计收割工作将持续至11月中下旬。
秋收正当时 36万亩玉米迎丰收
眼下,正是玉米收获的季节。在山西阳泉盂县,农民们抢抓晴好天气,开展收割作业。
在山西阳泉盂县西烟镇的玉米田里,伴随着阵阵轰鸣声,一排排玉米植株连秆带穗被卷入收割机中,摘棒、剥皮一气呵成。
为了提高收获效率,当地合作社为周边农户提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不仅节省了农户时间,大面积的托管作业也降低了合作社的运营成本。目前,盂县的36万亩玉米已开始全面收割,预计在本月底全部收获完成。
200万亩晚熟马铃薯全面进入收获期
甘肃定西市200万亩晚熟马铃薯日前全面进入收获期,田间地头一派忙碌的收获景象。
在定西市安定区的马铃薯种植基地,大型采挖机械正在作业。一颗颗饱满圆润的马铃薯破土而出,种植户们忙着捡拾、装袋。
据了解,2023年,定西市种植马铃薯面积约281万亩,其中晚熟马铃薯品种达200万亩。目前,全市马铃薯收获已达七成以上。
300多万亩棉花陆续进入采收期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是新疆的棉花主产区之一。这段时间,这里的300多万亩棉花进入采收期,当地推进机械化作业,助力棉花采收。
在库尔勒市普惠乡的棉花地里,采棉机快速将棉花从棉秆上脱离,采摘、压缩、打包,全流程作业一气呵成。
在当地的棉花加工厂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有序地将刚收回来的棉花装卸、码垛。
据了解,2023年巴州棉花机械化采收率在95%以上,采收工作将于11月中下旬结束。
30万亩糯稻成熟 高效收割确保颗粒归仓
眼下,湖北各地抢抓晴好天气,加紧开展秋收秋种工作,确保粮食丰产丰收。
当前,正是湖北孝感糯稻收割的高峰期。在孝南区糯稻生产示范基地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农机手操作着联合收割机在稻田里忙碌穿梭。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串串饱满的稻穗被卷入收割机中,收割、脱粒一气呵成。
糯稻脱壳后,就是我们常吃的糯米。营养价值较高,是粽子、八宝粥、各式甜品和酿造甜米酒的主要原料。近年来,孝感市孝南区建立了糯稻从种子的选育到生产加工的全程可追溯体系,带动发展糯稻种植近30万亩。
抢抓晴好天气 加紧秋收秋种
在荆州沙市,各农机专业合作社派出大批收割机帮助农民抢收中稻。
在襄阳南漳县,300多台联合收割机开足马力抢收水稻。160多套烘干机加速粮食烘干,全力保证粮食收获的效率和品质。
抢收也要抢种,10月中旬是湖北油菜播种最佳时期,孝感云梦县用上了2023年新添置的油菜精量播种机,播种效率比往年提升了一倍。截至目前,云梦县已完成油菜秋播面积13.4万亩。
油橄榄进入采摘期 加紧采摘精深加工
甘肃陇南武都区是我国油橄榄主产区。这里的60万亩油橄榄现在进入采摘期,当地组织人员加紧采摘,并及时进行精深加工。
在陇南市武都区外纳镇,漫山遍野的油橄榄树上果实挂满枝头。村民们正在用2023年新购置的采摘器采摘油橄榄鲜果。
油橄榄是食用油料植物,采摘下来的鲜果要在8小时内进行压榨,避免果实氧化和养分流失。为此,工人们在林地中就开始筛选、装箱。最后,在路边等待的货车将鲜果送到加工企业。
从2021年开始,当地启动工程造林项目,由政府出资统一负责苗木培育和种植,树木成活后再交给种植户经营管理,降低了果农种植风险。2023年,陇南市武都区油橄榄种植面积达15万亩,预计产量将超过5万吨。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