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国内 > 正文

  央视网消息:抢救心脏呼吸骤停病人,公认的一大“救命神器”就是AED,全称自动体外除颤器,及时使用可以使人的心脏恢复正常节律。11月21日,北京市卫健委、北京急救中心等部门发布了北京市重点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电子地图。

  北京发布2023年重点场所AED电子地图

  自动体外除颤器简称AED,它是一种普通公众也可掌握操作的智能、便携的医疗器械,在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北京市发布的重点公共场所AED电子地图,共有5089台,覆盖北京市的学校、重点公共交通场所、大型商超、体育场馆、公园景区、影剧院及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等7大类共3116个点位。

  AED协助下猝死患者抢救成功率高

  医学研究证明,发生心脏骤停1分钟内对患者实施AED除颤,抢救成功率可达到90%。每延迟一分钟,抢救成功率下降10%。因此,在短时间内给患者提供救命的电击非常关键。目前,我国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城市已经逐步在重点公共场所加大AED的投放力度,并定期组织在校学生、企事业单位人员进行AED使用培训。

  北京急救中心主任医师 陈志:未来我们还会对社会的志愿者进行定位,社会附近急救志愿者还会到现场来帮你,这样的话,我们就构成了一个社会自救呼救四分钟救治系统,这个系统配合我们急救车尽快到达现场,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存链条,大大提高我们心搏骤停现场的救治成功率。

  时间就是生命,一旦遇到心脏骤停的紧急情况,该如何找到距离自己最近的AED设备呢?北京急救中心专家给出实用操作答案。不仅如此,AED电子地图也与北京120调度指挥系统联通,施救者会在第一时间获得北京120专业的院前急救指引。

  北京急救中心主任医师 陈志:在微信里搜索北京120这个小程序。打开小程序以后,我们可以在北京市重点公共场所“AED电子地图”这一栏里打开它,根据提示把自己的地理信息向这个系统平台开放,它就会自动把你附近的AED按照距离的远近进行排序,并且显示在这上面。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要去拿AED的话,就点击“到这去”这个功能,就能够把你引导到这个AED附近。 

  AED电子地图实现与120系统联通

  公众不仅可以通过电子地图获取AED的位置,电子地图也在同步与北京120调度指挥系统联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办副主任 于海玲:调度指挥系统里就能够随时看到AED的位置和一些基本的信息。120调度员在派车的同时会给呼叫者一些指引,然后协助他找到就近的AED开始施救,为我们专业的院前急救工作开展奠定一个前期的基础。

  徒手心肺复苏加上AED的帮助,可以在“黄金4分钟”内大幅提升抢救的成功率。近两年,AED在各地的普及率不断提高,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深圳:AED助力 心脏骤停患者获救

  今年10月,在深圳宝安区某中学内,一名13岁的学生在跑步后出现呕吐、烦躁,随之晕倒在地,意识丧失。校医迅速赶到现场抢救并拿来了AED。大约6分钟后,这名学生初步恢复了心跳。 

  经医生诊断,该学生为重症心肌炎,好在现场施救及时才没有酿成悲剧。

  深圳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院前科医生组组长 黄贤:成功(抢救)的关键就在于现场进行了非常规范的心肺复苏,能够填补院前急救到达的时间(空)窗(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厦门:地铁站内男子突然倒地 AED立功

  同样今年7月,在厦门一地铁站内,一名乘客突然放慢了步伐并捂住胸口,随后直接头朝后晕倒在地铁站内。紧急时刻,工作人员立即上前救助,并使用AED急救,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在大家的努力下,这名乘客逐渐恢复了意识和心跳,十分钟后,120急救人员赶到了现场,把这名男子送往医院。

  北京急救中心主任医师 陈志:对于心搏骤停的患者,如果我们仅使用单纯的胸外压、人工呼吸这些基本心肺复苏的方法,抢救成功率其实不高。如果这个时候有了AED,配合AED的电击就能够成倍提高心搏骤停院外抢救成功率。

  四步法正确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

  虽然AED为患者抢救赢得宝贵时间,但专家表示,AED目前在我国的普及率还不高,除了要加大AED的投放数量,还要让更多人学会如何使AED设备。

  首先,在AED开机后,打开包装,打开开关听它的语音提示。第二步是连接,按照图示将电极贴在病人胸部的皮肤上,将电极插头插入亮灯处的插座上。第三步分析,主机分析过程不要触碰患者。第四步电击,电击后,继续心肺复苏,2分钟后AED会提示对患者心律自动进行分析。抢救者可同时观察患者的意识和呼吸情况,如患者没有恢复,心肺复苏要持续进行。注意,不要关闭AED,根据它的提示操作,直到急救医生赶到现场。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编辑:方琳
70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玉龙之乡”做大荞麦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