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底,又一批消费券开始密集发放。
近日,四川、江西、北京、三亚、武汉等省市接连发放文旅或者汽车家电消费券,还有一些省市也宣布将于近期发放消费券。不仅于此,这些地方还出台了多方面的政策措施,以提振和扩大消费。
密集发放消费券
11月27日,三亚市面向全国游客发放第三期离岛免税消费券,最高立减1600元。此前,三亚市商务局印发《2023年三亚市进一步促进消费增长若干措施》,要求大力开展免税促销,发放免税消费券,鼓励和引导各免税经营主体举办免税促销活动。
最近几天,四川、广东、江西、武汉和北京等省市也在密集发放消费券或者宣布近期将发放消费券。这些消费券基本上是以文旅消费、汽车家电消费等为主。
比如,广东将面向在广东消费的居民和游客发放1亿元文旅消费券,提供100万张景区优惠门票,派发100万张特价优惠机票,推出1万间优惠客房。
江西将于12月1日开始面向全省发放总额为1953万元的“2023江西省级汽车消费券”。本次活动汽车消费券共有6510个名额,不论汽车购买价格高低,每份汽车消费券金额统一设置为3000元。
而四川省发放的2023“蜀里安逸·暖冬乐享”消费券则主要针对商超、家居(家电)、餐饮等消费重点领域。其中,省级财政出资1亿元,各发券平台配套资金预计超3亿元,商家打折促销1亿元,预期让利金额超5亿元。
四川省统计局副局长曾俊林在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发布会上答记者问时表示,四川前三季度消费市场表现不俗,但距离常态化增长还有差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两年平均仅增长4.4%,低于2019年同期5.9个百分点。传统零售承压前行,便利店零售额仅增长1.5%,超市零售额下降0.1%。
中泰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杨畅向第一财经表示,从近期国家统计局公布的31省份CPI数据,可以观察出不同省份之间的分化表现。从环比增速数据来看,31个省份中有17个省份10月环比增速下降,反映短期大多数省份的需求相较于供给偏弱。
随着今年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加上十一国庆黄金周,今年10月的消费数据呈现加快恢复。10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333亿元,同比增长7.6%,增速比9月份加快2.1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8.4%,比9月份加快2.3个百分点。
不过,国家统计局贸经司统计师付加奇解读10月份消费市场数据时认为,尽管消费市场保持良好恢复势头,但也要看到,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加快有上年同期低基数的作用,当前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仍有待提升,居住类商品消费恢复滞后,部分商贸企业经营压力仍然较大。
冲刺四季度完成全年目标
实际上,相比较而言,消费尤其是接触性消费的恢复比较明显,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尤其是去年11~12月,在疫情的严重影响下,消费出现下降,因此存在低基数效应,今年最后两个月刺激消费,对促进经济增长,完成今年目标任务会有很大帮助。
数据显示,2022年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615亿元,同比下降5.9%。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4828亿元,下降6.1%。2022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542亿元,同比下降1.8%。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5438亿元,下降2.6%。
10月27日,四川省召开2023年第四季度全省经济运行调度电视电话会议。针对今年最后两月的冲刺,会议要求,调度策略上,分产业精准施策,农业要尽可能补上缺口、追平全国,工业要克服困难、巩固回升势头,服务业要挑更重的担子、快马加鞭多拉快跑。
今年以来,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一些地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因此需要补短板扬优势,让消费和服务业“挑更重的单子”,“多拉快跑”成为地方冲击四季度的一个突破口。
11月24日,广东省政府网站发布《广东省进一步提振和扩大消费的若干措施》,从稳定汽车消费、促进家电和电子产品消费、稳定住房消费、推动服务消费扩容提质等八个方面,提出了27条具体措施。
在前述四川省的会议之前,为了进一步采取有力举措激发市场活力,冲刺今年目标任务、推动明年良好开局,促进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当前经济运行持续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
其中的提振政策不仅有发放消费券,还包括实施消费信贷财政贴息等措施,拿出真金白银来支持。对2023年9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期间,银行机构向省内居民发放1年期及以上,用于汽车购置、电子产品、住房装修、家电家具耐用品4类商品线下消费贷款,财政部门按照年化利率1.5%、单笔不超过3000元给予居民1年期一次性贴息。
另外,四川还实施冬季新增航班航线补贴、旅行社引客入川奖补、降低省外来川小型客车高速公路通行费等措施。在“冬游四川消费季”期间,组织旅游团队来川的旅行社按每人次30元给予奖补;省外车牌小型客车(一类客车)川内通行费在享受既有ETC优惠政策基础上再予五折优惠。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