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贵阳贵安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以“强省会”行动为抓手,按照“5555443”工作思路坚定不移“强三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阳贵安实践新篇章作出“三农”贡献。
喜获丰收,端稳粮食安全“大饭碗”
守底线,固基础。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聚焦“种什么”“谁来种”“怎么种”“种得怎么样”,紧盯“两稳两扩两提”,深入实施“粮油单产提升六大工程”,实现春播满载满插,实现粮食136.5万亩、产量42.79万吨,大豆11.3万亩、油料46.92万亩,超额完成省下任务,夏粮实现全省唯一面积、单产、总产三增加。
推示范,破纪录。深入推进在优种、农业机械化、组织方式、改革创新、实际成效上作示范等“五个示范”的战略部署,完成市县乡领办责任田30万亩,贵安新区高峰镇龙宝村千亩坝区现代农业示范田,创造了贵阳高海拔地区首次突破900公斤、我省自育品种优质稻高产新纪录。
多举措,助丰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新增3万亩,实现“玉米不减产,多得一季豆”。支持合作社等主体扩大粮食种植规模,发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联耕联种联营”“全托管”等多种形式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助推粮食规模化生产。共整治撂荒地2819.26亩,占目标任务的100%。
提质增效,拎稳重要农产品“菜篮子”
提好“蔬菜篮”。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55.6万亩(同比增加0.47%),产量255.6万吨(同比增加3.74%);食用菌种植面积2.4万亩(同比增加10.17%),产量8.4万吨(同比下降1.74%),累计完成食用菌种植面积2.4亿棒(万亩),产量达8.4万吨,实现产值11.4亿元。
补强“大猪圈”。生猪共计出栏85.19万头,新建生猪核心保供场3个、家庭农场10个,新增生猪产能5万头;引导50家中小型生猪规模场升级扩能,扩能规模达3万头;改造提升20个家庭牧场,稳定生猪产能2万头。
做大“鸡笼子”。肉鸡共计出栏2324.3万羽,建设“村集体”养殖示范点25个,新增圈舍面积12.5万平方米,农户新建或改建圈舍47.5万平方米,建设肉鸡屠宰加工厂2个,预制菜食品加工厂1个。
建好“鱼池子”。生态渔业完成水产品4292吨,同比增长17.95%,打造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24个,示范面积5069亩,2023年新增水产品产量100万斤目标任务的7个项目均已投产,渔业增殖放流有序推进,已投放青、草、鲢、鳙鱼苗200余万尾。
党建引领,助推经营主体闯新路
混合制度激活乡村发展。贵阳贵安996个行政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持续壮大发展,合计半年经营性收入达2.6亿元,同比实现2.1%增长,其中50个“1+1”试点村发展稳步推进,27个村混合所有制公司实现新增经营性收入1480余万元,平均带动集体增收29.6万元。63个经营性收入薄弱村增效明显,上半年累计实现经营性收入318万元,已超出上一年度全年总收入21万余元,18个薄弱村提前实现出列。
示范引领发挥带头作用。今年以来,全市开展6期干部培训,培训各级各类农技干部367人次,推荐50名优秀学员参加省级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8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累计达188家,推荐2家企业参评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并通过省级初评,14家农业企业入选全省大型规模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培育名单。
强化统筹加大资金支持。规范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72家,推荐息烽县等5个区县入选2023年度中央财政农民合作社项目,推荐2家合作社入选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统筹安排市级资金1.5亿元,支持148家经营主体;争取省级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4700万元,惠及农业企业1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4家。
创新驱动,筑起种业集群“芯”高地
强链条。以“优种”为抓手,围绕粮油、蔬菜、食用菌、水果、生猪、肉鸡、水产、中药材八大产业,聚焦“保、育、繁、选、检、推”六个关键环节,着力构建种业全产业链生态闭环,基本完成“强三农”优种目标任务。
强品种。发布2023年粮油作物主推品种12个,29个主要农作物品种通过省级审定;主要农作物制种面积达5000亩,较去年翻一番;全面建成投产贵州贵猪1000头省级种公猪站,生产蔬菜种苗11亿株,菌棒2.01亿棒。
强主体。新增种业企业4家、农作物种子进出口经营许可企业2家、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1个,成功组建贵阳市种子协会,种业企业总数达到52家,居全省首位。
强创新。成立贵州贵阳(观山湖)现代种业产业园、岳麓山贵阳种业创新中心;筑农高科旗下公司创新团队成功克隆出水稻矮杆基因并申报国家发明专利,贵州金农遴选为农业农村部喀斯特山区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创新发展取得关键性突破。
技术进门,培育实用发展“新农人”
揭榜挂帅,引领“藏粮于技”。共1107名农技人员参与创新创业行动,共申报基础性示范服务榜单1214个、“揭榜挂帅”榜单84个。全市粮油基础性示范服务技术覆盖面积45.02万亩,服务经营对象99543个(户),其中覆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任务6.24万亩,对党政领办示范责任项目任务实现全覆盖;全市“揭榜挂帅”榜单服务经营对象2759个(户),息烽县小寨坝镇大湾村的省级粮油作物(玉米)高产竞赛、粮油产业“揭榜挂帅”净作玉米小面积超高产示范种植田玉米折合亩产1019.9公斤,创造了贵州省黔中地区历史最高记录。
技术培育,强化产业根基。聚焦“猕猴桃种植技术”“食用菌种植”“茶叶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深入开展农技上门服务,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43期、2366人。印发《贵阳贵安2023年乡村工匠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培育认定乡村工匠329名,推荐40名评选省级乡村工匠名师。进一步明确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审标准及程序,今年已有1007名农村实用人才获得高级农业技师职称。
人才上门,服务乡村振兴。启动贵阳贵安2023年千名农技干部助力春耕生产,9个技术指导组深入一线开展包片蹲点,全市1094名农技人员与万余名农村实用人才开展“送教下乡、送课到村”。119名研究生农技干部包保贵阳贵安119个行政村开展“双百”工程,推动高学历人才下沉、服务下沉、技术下沉和业务下沉。
科技赋能,当好现代农业“排头兵”
筑牢蔬果保障。落实1万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项目建设点共计3.89万亩,落实10万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建设,其中“稻+蔬菜种植”已完成10422亩,已采收12060.8吨,夏秋蔬菜种植已完成79290亩,已采收74877吨。果树产业累计建成大棚草莓、避雨葡萄及避雨大樱桃等共计8980亩。
夯实肉类基础。畜牧产业已建有生猪规模场1598个,蛋鸡规模场33个,肉鸡龙头带动企业5家,代养户1064户,奶牛龙头企业2家,肉牛规模养殖场22个。渔业产业已建成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槽40条、高位池30口、工厂化养殖车间3个、陆基钢仓养殖池50口、冷流水养殖池3万平方米。
推进保供能力。推进罗甸异地越冬保供蔬菜基地建设,以提升贵阳贵安秋冬瓜果类蔬菜供应能力为目标,在罗甸县建立越冬蔬菜保供基地2.28万亩,解决贵阳贵安季节性蔬菜缺口。
走深走实,“农村五治”成效暖人心
做好“清、建、管、用”四篇文章,精准治房。10000户宜居农房整治,完工8106户,完工率81.06%。1000栋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已完成740栋,完成率74%。已完成宅基地确权登记2.75万宗、农村建筑工匠培训1222人。
坚持饮水、生活污水、黑臭水体“三水同治”,精准治水。91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12条黑臭水体治理、14个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全部开工。
紧盯源头分类、垃圾投放、收集收运、初次处理、终端处置“五个环节”,精准治垃圾。400个改善提升村寨收集收运点、2个农村有机垃圾协同处置试点项目均已全部完工。
统筹治厕治水同治、室内室外厕所同治、公厕私厕同治“三个同治”,精准治厕。6329户农村户厕改厕成果巩固提升已完工5887户;17座新建农村公厕全部完工。
围绕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三个重点”,精准治风。提质改造31个农村公墓已全部开工,完工14个;新建15个农村公益性生态公墓已全部开工,完工9个。
强化保障,各项惠农政策促增收
抓资金保障。明确各经营主体分类认定办法,提出财政资金保障、创新创业和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支持等16条政策措施。安排市级资金2935万元用于稳定粮油生产,积极争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省级以上项目资金2.92亿元,为近年来最高。制定《贵阳市化肥价格保险创新试点工作方案》,建立化肥直供直销机制,以尿素不高于120元/包的价格直供直销四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抓农业保险。把粮油保险保障放在首位,投保水稻24.22万亩、玉米74.69万亩、油菜24.1万亩、马铃薯0.85万亩,做到有灾保成本、无灾保收益,贵阳贵安有26.66万户(次)农户、153家农业企业、5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农业保险,各类保险已兑现赔款5869万元。通过“农业保险+信贷”合作模式,鼓励商业银行推出“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贷款”,已发放贷款12641万元。
抓农机补助。以项目化形式持续加大急需机具的补助力度,开展20816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完成4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省级示范点建设,不断提升农机化率。全市已建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90家,实现涉农乡镇全覆盖,共投入各类农业机械8.47万台(套),完成机耕面积196.7万亩、机播面积16.2万亩、机收面积25.1万亩。
抓农业执法。扎实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出动农业执法人员3266人(次)、检查生产经营性企业1816个(次),立案调查各类农业违法案件105起,农资市场安全有序。(李树)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