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国内 > 正文

  新华社甘肃积石山12月21日电 题:积石山地震救援快速有力 中国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发挥效能

  新华社记者张文静、张玉洁、贾钊

  沿着曲折蜿蜒的盘山公路,车轮碾压着厚厚的冰层向前行驶。三次经过塌方路段,终于抵达山顶上的甘肃省积石山县柳沟乡张郭家村。18日午夜,这里经历了一场6.2级地震,受灾群众在短时间内得到安置。

  安置点内,86岁的老人张桂英吃着热腾腾的汤面条,记者走访看到,帐篷里还堆放着救援人员送来的蔬菜、牛奶、面包等救灾物资。

  积石山县柳沟乡张郭家村的村民在帐篷外盛饭(12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地震发生后,甘肃省立即启动抗震救灾Ⅱ级应急响应,并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迅速开展救援工作和灾后安置工作。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从18日23时59分至19日15时,不到16个小时,甘肃省救援工作基本结束,重点向伤员救治和受灾群众生活安置转移。

  快速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中国持续构建全灾种、大应急的综合应急救援体系,提升应急救援效能,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全力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甘肃省应急管理厅厅长韩正明介绍,此次对积石山的震后救援,是甘肃救援力量出动速度最快的一次。震后第一时间,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省森林消防总队、省级应急救援队伍、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出动救援力量4500多人、车辆820多辆赶到灾区,迅速进行全覆盖、无盲区搜救。

  救援人员在清理倒塌的院墙(12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19日5时许,甘肃蓝天救援队第一批次32人、10辆车就已抵达积石山县。队长於若飞有丰富的国内外抗震救灾工作经验。“我们抵达后,立即开展排查、转运、搭建临时安置点等相关工作。19日下午群众就吃上了热饭,救援效率很高。”

  提前模拟,高效演练,中国不断提高对处置大震巨灾的综合救援能力。2022年,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甘肃省人民政府在甘肃省张掖市等地联合举行了“应急使命·2022”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实战化演习;2023年,甘肃在兰州新区等地举行抗震救灾实战演习。

  甘肃省应急管理厅二级巡视员韩树君告诉记者,这两次大规模的应急演练,考虑了甘肃省地质环境复杂的地震灾害链特征,创新了救援技术战法,检验了救援设备的适应性,锻炼了救援队伍在高原高寒条件下的救援能力。

  引导群众自救互救,是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向基层延伸的又一道坚实保障。据介绍,甘肃培训了超27万应急第一响应人——乡镇干部、驻村干部、村组干部,他们熟悉基层情况,能够在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指挥现场群众开展抢险救灾,抢夺“黄金救援时间”。

  58岁的大河家镇克新民村党支部书记张辉林在此次地震发生后,及时疏散群众,排查风险。“每户人家在哪,甚至每一户老人孩子的房间位置他都清楚,一片漆黑中,他带着我们挨家挨户定位救人。”村民们告诉记者,大家迅速成功转移,开展自救。

  目前,甘肃正积极安置受灾群众,有序分发救援物资。“以人为中心,让群众有所依、有所靠。”韩正明说。(参与记者王鹏宇、何问)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编辑:方琳
90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二龙什台:漫山遍野披彩妆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