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国内 > 正文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纪念暨表彰大会29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会见会议代表。60年来,广大援外医疗队员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赢得了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誉。一批又一批的援外医疗队员跨洲越洋,在异国他乡克服各种困难,生动诠释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他们与受援国人民朝夕相处,患难与共,发生了一幕又一幕的感人事。

  桑给巴尔位于东非海岸,靠近赤道,是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的组成部分。在这里有一支来自中国的医疗队。

  赵小军来自江苏,是中国第32批援桑给巴尔医疗队队长,这天是他援非工作的最后一个手术日。

  患者是一名24岁女性,两年前已发现腹腔肿瘤,本打算在当地做手术。当时打开腹腔后,医生发现肿瘤巨大且与周围组织关系复杂,手术风险太大,只能关闭腹腔,放弃肿瘤切除。

  赵小军:“当时,病人提了要求。第一,她想活着,因为她才是一个小孩的母亲,她想生4到5个小孩,这是她的愿望。第二,她也知道这个手术很难,如果不难一年之前就已经解决了,但是她非常信任中国医生。”

  赵小军和他的队友影像科医生杨维柘、麻醉科医生顾政决定放手一搏,尝试切除腹腔巨大肿瘤。

  患者肿瘤位于上腹部,胃、肝被严重挤压,加上二次开腹大出血的风险极高,手术难度可想而知。团队顶住压力,将肿瘤一点一点剥离。手术耗时三小时,切下来的肿瘤直径达30厘米。

  手术后回到驻地,赵小军整理行囊,8件队服陪伴了他一整年。9月20日,援外工作结束了。

  赵小军:“离开桑给巴尔的当天,我又去看了一下病人,病人恢复很好,已经开始进食了,病人非常感谢。”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长期无偿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大规模派遣医疗队的国家,在人类医疗卫生合作史上树立了典范。自1963年向阿尔及利亚派出首支援外医疗队以来,我国累计向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医疗队员3万多人次,援建医疗卫生设施130多所,诊治患者近3亿人次。

  徐长珍是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医生,她先后4次赴阿尔及利亚开展援外医疗工作。2000年3月,阿尔及利亚骚乱平息后,徐长珍作为第18批中国援外医疗队队员第二次来到了阿尔及利亚。在前来就诊的病人中,徐长珍看到了一位六年前的患者拉塞拉。

  第16、18、21、22批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队员徐长珍:“她变化非常大,面色苍白,整个人都浮肿。这时我们又发现,她的瘤子已经有了变化,跟新生儿头那么大。这么大的黏膜下肌瘤,在国内我是从来没有见过。”

  徐长珍队友施国寿:“再加上长期出血,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要出人命。这么重的病人为什么不治疗?后来听说,因为他们国内战乱,当时的设备、技术水平什么都跟不上。她没地方做,没人做,更没有人敢做。”

  听说中国医疗队回来了,拉塞拉把唯一的希望投向了中国医生。徐长珍决定要尽快手术。

  徐长珍:“她也渴望能有一个家庭,甚至也想有一个自己的宝宝。所以我们就想怎么做这个手术,既能保住子宫,又能够不损伤它把这个瘤子拿出来。”

  这对于有着25年临床经验的徐长珍来说也依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拉塞拉的手术非常成功。徐长珍不仅切除了拉塞拉身上的重负,更是保住了她想要做妈妈的梦想,带去了生命的希望。

  施国寿:“当时在手术室的医生护士就讲了一句,西诺瓦,中国医生好。做了一个手势。高兴,骄傲。”

  “西诺瓦”法语的意思是中国人。在当地,很多被中国医生抢救过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为了表示感谢,会给孩子起名叫“西诺瓦”。或许是因为牵挂,徐长珍先后4次参加援阿医疗队。

  60年间,一代又一代中国援外医疗队员前赴后继,父子接力、夫妻共进、姐妹携手。

  武翊纶生长在四代从医的医疗世家,五六岁的时候,他就把到非洲救治病患的姑父当作偶像。在他的大家庭,姐姐、姐夫、姑父,20年间援外11次,山川虽异域,医术无国界,救死扶伤是他们的初心,也是使命。在他的大家庭中,援外成为一种传承。

  第27、29、31批援苏丹医疗队队员武翊纶:“(2003年)我和姐姐都报名了,两个人都被选上了。我妈就说不行,只能去一个,后来我姐姐就去了。我想,姐姐能去,我一定也要去。所以我跟我姐姐再见面的时候是在苏丹机场,她去接我,她是老队员准备回国,我是新队员准备到驻地去。”

  当时姐姐主要叮嘱了两件事,一是时刻记着自己代表国家,二是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初到苏丹的武翊纶,一天早上略感不适,当地医院的护士告诉他,医院只有两个病人不用着急。但当武翊纶赶到时,发现两位病人病情非常严重,如果不及时治疗后果很难预料。

  武翊纶:“(护士说)今天早上大概有40个病人,我只留了两个,考虑到你身体不舒服,后来我很自责。苏丹人看病太不容易了,太艰难了,所以我们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随叫随到,努力为苏丹的人民来服务,做好我们自己的本职工作。”

  从那天开始,武翊纶每天给50多位患者做超声检查。患者大多数是肾结石、风湿病、关节炎等高发病种,他的超声报告为临床治疗提供及时有效帮助。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医疗队员们用医术架起友谊之桥,相知友好的种子,跨越重洋,生根发芽。

  武翊纶:“非洲有句谚语,喝过尼罗河水的人还都会回来。我们告诉他,我们能回来,一定回来,如果我们回不来了,我们国家还会派更好的援外医生来为你们服务。”

  以1963年为起点,我国援外医疗事业从未止步。20世纪60到70年代,秉承国际主义精神,我国陆续向缺医少药的亚非国家提供医疗卫生援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范围进一步扩大,援助领域和内容不断丰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我国援外医疗事业步入发展合作新阶段,从单纯救死扶伤、解除病患痛苦,到构建医疗体系自我循环、自我更新、自我提升的良性机制。

  2021年,广东援多米尼克医疗队队员吴德熙建立起当地历史上第一个心血管专科,推动成立心血管影像学中心和远程医疗中心。2022年11月,位于赤道几内亚中南省涅方市的中赤几友好医院顺利竣工,成为中南省最先进、设施最齐全的地标型综合性医院。2023年3月,天津援非医疗专家组在中刚友好医院为当地患者成功完成了第30例无张力疝修补术,标志着中国—刚果(布)对口医院合作机制项目在刚顺利启动,开启了中刚卫生合作的新征程。

  而在津巴布韦的中医针灸中心,免费的中医诊疗深受当地群众喜爱。中医针灸技术逐步辐射莫桑比克、赞比亚、博茨瓦纳等周边国家。

  第19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队长朱伟:“病人到60个的时候,工作强度太大了。后来我就慢慢给他们预约,培养当地的针灸人才,这样就更容易推广中医也好,针灸也好。去年,我在那里就培养了十个学员,他们自己能做。当地也是看到中医针灸的效果,所以他们很多人想学。”

  第20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队员胡莎:“我这次申请了中国第21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的继续留任工作。我希望保持这个工作的进一步延续性,其实中医并不只有针灸,还有很多博大精深的治疗方案,尤其是中医药。我们现在正在推动中医药在津巴布韦的注册,我希望把更多的中医治疗方案带到非洲,带给非洲人民。”

  国虽有界,大爱无疆。从“输血式”援助转向可持续“造血式”援助,从中国医生到中国医院,中国援外医疗正为受援国家留下一支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春去秋来,日月交替。一袭白衣跨越千山万水,用心用情守护当地患者生命健康。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生动地讲述着中国的故事。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是我国持续时间最长、派遣规模最大、实施效果最好的援助项目之一,搭建起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民心相通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彰显大国担当的“中国名片”。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继续弘扬中国医疗队精神,奋力开创援外医疗工作新局面,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编辑:方琳
96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探访水磨村那些让人流连忘返的美景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